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遏截的意思、遏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遏截的解释

邀截;拦截。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 伯美 ﹞且谓前奏稽迟,是必贼 蒙 使其兄司农丞 革 ,坐局行賕,遏截御笔之所致。” 元 郝经 《班师议》:“伺隙而进,如遏截於 江 黄 津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遏截”是由“遏”与“截”组成的复合动词,其核心语义为通过主动干预阻断事物的发展或流动。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的释义,“遏”指“抑制、阻止”,如《诗经·大雅·民劳》中“式遏寇虐”;“截”含“切断、阻隔”义,如《后汉书·乌桓传》“截其辎重”。二字连用后构成强化式表达,强调对目标行为或现象的双重限制。

从语用范畴分析,“遏截”多用于以下场景:

  1. 自然现象控制:如《水经注》记载“筑堤遏截洪水”,指通过工程手段阻止洪水蔓延。
  2. 社会行为干预:明代《筹海图编》载“严查海道,遏截倭寇”,体现军事防御层面的阻断行动。
  3. 抽象概念约束:清代文献中“遏截邪说”的用例,展现思想传播领域的管制意图。

近义词辨析方面,“遏制”侧重抑制发展势头,“阻截”强调物理层面的拦截,而“遏截”兼具动态压制与空间隔绝的双重属性。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历史文献与专业著述,如《中国水利史纲要》(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在描述古代治水技术时多次引用该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遏截”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拦截、阻断,常用于描述对人或物的中途阻拦行为。例如:

二、字源分析

二字组合后,强调通过主动行动切断路径的阻拦方式。

三、历史用例特点

  1. 对象广泛:既可用于具体事物(如军队、文书),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权力运作)。
  2. 行为主动性:多含刻意为之的意味,如《吕氏春秋》中“遏夺”指拦路抢劫。

四、其他延伸含义

汉典另提及该词在特定语境中可表遮蔽(如“遏阳”指遮阳),但此用法较少见。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如需更详细古籍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变种表里相应搏心淳流春涨蹉跌打酒坐大局登等垫付觌面多半服色顾成红拂宏邈红树后蜀互斥辉辉货舟降低成本交承解锥谨裕辑志协力决履郡倅掬缩扛长工卡式录音机口噤矻磴老满儿骊山柳浪闻莺马陵书树猛寒密宴末臣槃委沛沛强梁箝语情切戚援取水沙壤蛇伏盛开诗纂恕辞四象坍台讨针线头昏眼花头厅相骛利细纺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