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气度恢宏,识见深远。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堂堂 孔明 ,基宇宏邈,器同生民,独禀先觉。”《晋书·安平献王孚等传论》:“ 安平 风度宏邈,器宇高雅,内弘道义,外阐忠贞。”
“宏邈”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气度与见识,其含义及用法可概括如下:
宏邈(拼音:hóng miǎo)指气度恢宏、识见深远,形容人胸怀宽广且具有卓越的远见。该词常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带有褒义色彩。
典籍引用:
用法特点:
多用于对历史人物或杰出者的评价,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格局的统一。
若需进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相关文献,可参考《晋书》《三国志》等史书。
宏邈(hóng mài)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宏大广阔、博大精深的意思。
宏邈的拆分部首是宀(宀字头),也可以称作宝盖头。宏邈总共有11个笔画。
宏邈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它是由古代汉字组合而成。其中,“宏”由“宀”表示“房屋”和“王”表示“君主”组成,表示房屋广大宽敞,引申为宏大、广阔;“邈”由“⻢”和“幺”组成,本义为远。两者合并后,意味广大、辽阔、辽远。
在繁体字中,“宏”保持不变,“邈”则改为“邁”。
在古代,汉字宏邈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宏”字的上方有三个点,表示宏大;“邈”字的上方则有一个长线,表示远。
1. 这个宏邈的大宇宙,包容着无数生命的诞生与陨落。
2. 他的学识渊博,见识宏邈,令人敬佩。
宏大、宏伟、宏观、宏图、宏愿、宏图大志、宏亮、宏图大展、宏景、宏奇、宏壮等。
广阔、辽阔、浩大、辽远、宽广、巨大、浩阔等。
狭小、狭窄、短小、狭远、狭长、狭隘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