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詻詻的意思、詻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詻詻的解释

(1).直言论争貌。《墨子·亲士》:“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士。” 孙诒让 间诂:“案詻, 洪颐煊 谓与諤同,近是。”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且 震旦 为学者,常詻詻与官立庠序反对,纵校官有长艺,犹刳心致死以争之。”

(2).严肃貌。《礼记·玉藻》:“戎容暨暨,言容詻詻。” 郑玄 注:“教令严也。” 宋 陈师道 《比丘理公塔铭》:“ 理公 詻詻,既平以直。”一本作“詻詥”。 林纾 《送王肖泉先生之天津序》:“及既受 陈公 聘,则日詻詻然勉学子,授课倍常程,不罄竭其力弗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詻詻”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文献的记载,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1. 本义:争辩、辩论

    • 这是“詻詻”最核心的含义。它形容人们言辞激烈、相互争论不休的样子。
    • 来源依据: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其对“詻”字的解释奠定了“詻詻”的基础含义。许慎《说文解字·言部》:“詻,论讼也。” 意指“詻”就是辩论、诉讼(言语上的争辩)。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讼者,争也…《小雅》或‘执讯’,或‘醢酋’,或‘出话’,或‘反反’,或‘幡幡’,皆论讼之状也。” 虽然未直接解释“詻詻”,但明确了“詻”的核心是言语争辩的状态。因此,“詻詻”叠用,更加强调了这种争辩不休的场面或态势。
  2. 引申义:言语正直、严正

    • 在争辩的语境中,若争辩者持理正直、态度严正,则“詻詻”也可引申形容言语正直、严肃的样子。
    • 来源依据: 清代官修的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在“詻”字条下引用了《礼记》郑玄注,直接解释了“詻詻”的含义。《康熙字典·言部·詻》:“《礼·玉藻》:‘戎容暨暨…言容詻詻。’ 郑玄注:‘詻詻,教令严也。’” 这里将“詻詻”与“严”联系起来,描述言语教令的严肃、严正。清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也提到:“詻詻,犹谔谔也。直言貌。” 将“詻詻”与直言敢谏的“谔谔”相联系,进一步佐证了其形容言语正直、不阿谀的含义。
  3. 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 形容争辩不休: 如古籍中可能描述两人或多人“詻詻不已”,意指争论不休。
    • 形容言语严正: 如《礼记·玉藻》中“言容詻詻”,描述君子在正式场合发言时神态言语应严肃庄重。
    • 形容正直敢言: 如可用“詻詻之士”形容敢于直言进谏的人。

“詻詻”是一个叠音词,其核心含义源于“詻”字的本义“争辩、论讼”。它主要形容:

该词具有鲜明的文言色彩和书面语特征,常用于描述古代典籍中人物的言语状态或仪容规范,在现代汉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您提供的搜索内容,当前结果中并未包含“詻詻”一词的直接解释。不过结合汉语词汇知识,“詻”字本身读作“è”,在古汉语中有两种常见含义:

  1. 争辩:《说文解字》注“詻,论讼也”,指言辞激烈的辩论;
  2. 正直之言:如《礼记》中“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而道犹詻詻然”,形容言语刚直。

“詻詻”作为叠词使用时,通常表示争辩不休的样子或言辞严厉的状态。例如《论语·乡党》描述孔子在宗庙朝廷的表现时提到“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其中“訚訚”或作“詻詻”,形容恭敬而正直的言谈姿态。

建议您确认词语书写是否准确,或补充更多语境以便进一步分析。若需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查阅《汉语大字典》《故训汇纂》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版本宾次毕岁不祥之兆痴傻冲踤纯阴从实黨事丹荔调令东诸侯胹鼈反潜发日敕疯癫凤字俯项夫余鞈匝宫台盒礼互访秽莽将类剪扑紧紧耤田旧名举枉措直口直心快快适夸节苦身两中料计流涎鹿醢駡詈梦幻泡影谋变赧怍拟题啪嚓排宕排句七德舞情憭弱弟煞痒沈荒说开宿寇王程温热宵晦晓会写定本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