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傲慢固执。《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 国忠 性疏侻捷给,硜硜处决枢务,自任不疑,盛气骄愎,百僚莫敢相可否,官属悉苛督句剥相惎。” 清 冯桂芬 《续郡志记兵》:“六年 荣 ( 向荣 )卒,提督 和春 代之,骄愎失士心。”
“骄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合成词,由“骄”和“愎”二字组合而成,需拆解分析其含义:
“骄”
本义指自满、傲慢,如“骄傲”“骄横”。《说文解字》释为“马高六尺为骄”,后引申为心理上的高傲,如《论语》“富而无骄”。
“愎”
意为固执、任性,常见于“刚愎自用”(《左传》),指顽固坚持己见,拒绝他人意见。字形从“心”旁,强调心理上的偏执。
“骄愎”整体含义
结合两者,可理解为既骄傲自大又顽固不化,形容人因过度自信而拒绝反思或接纳他人建议的性格缺陷。例如:“他身居高位却骄愎难改,终致决策失误。”
由于该词未被现代汉语广泛使用,若需更精准的语境分析,建议补充具体例句或出处。
《骄愎》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傲慢自大、固执倔强。常用来描述人的态度、性情或行为。
《骄愎》由两个部首组成:马(马部)和心(心部)。其中,马部表示与马有关,心部表示与心有关。
根据《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规定,骄的笔画顺序为:横、撇、捺、竖、撇、捺;愎的笔画顺序为:爱心、横、斜钩、横、竖、横、弯钩。
《骄愎》是一种现代汉字,没有明确的出处或来源。其简化形为「骄横」,繁体形为「驕橫」。
在古时候,「骄愎」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骄的古字形为「骄」,是象形字,表示马傲腾的形象;愎的古字形为「詈」,在上方有一个攵部,表示击打的动作,下方则是「心」部。
1. 他因为得了一点成绩就骄愎自满,不再努力进取。
2. 老师一再告诫他们要谦虚,不要骄愎自大。
- 骄矜:形容傲慢自满、自负自傲的心态。
- 骄兵必败:指自负的军队必定失败。
- 骄阳似火:形容阳光强烈、炎热而灼人。
- 傲慢:形容态度高傲、自视甚高。
- 自大:形容自我评价过高、过于自信。
- 谦虚:表示谦逊、谦和的态度。
- 谨慎:表示小心、小心翼翼的行为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