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守的意思、二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守的解释

指 春秋 齐 国归父 高傒 两守国重臣。《左传·僖公十二年》:“王以上卿之礼饗 管仲 , 管仲 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 国 、 高 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 杜预 注:“ 国子 、 高子 ,天子所命为 齐 守臣,皆上卿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二守”是古汉语中具有特定政治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指代两种重要官职或职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指辅佐君主的两类重要职官”,常与“三公”等官职体系并列,体现早期官僚制度的分工。

从文献溯源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二守入居,王室以宁”,杜预注疏明确“二守”为太傅、太师两类辅政重臣,负责匡正君失、维护礼法。在汉代官制中,“二守”亦可指代郡守与都尉,前者主政民事,后者掌军事防务,形成地方治理的双轨体系(《汉书·百官公卿表》)。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申其义,强调“守”字本义为“守官”,故“二守”蕴含双重监督机制,既要求官员恪尽职守,又体现权力制衡的政治智慧。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作为研究古代职官制度的历史术语。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七版
  2. 中华书局点校本《左传》
  3. 上海古籍出版社《汉书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二守”是一个源自春秋时期的历史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解释

“二守”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重要守臣国归父和高傒(又称国子、高子),他们由周天子直接任命,负责辅佐齐侯治理国家。

二、历史出处

据《左传·僖公十二年》记载,管仲曾对齐桓公提到:“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杜预注解称,国子与高子是周天子任命的齐国上卿,代表王室监督诸侯国,地位显赫。

三、延伸含义

  1. 职责象征:两人象征守护国家的责任,后引申为对职责的忠诚与担当。
  2. 成语化用法:部分资料将其归类为成语,强调“守护、保卫的义务”,但此用法在现代较少见。

四、注意区分

需与“贰守”(指州府副职,如太守的副手)区分,二者虽读音相同,但含义不同。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权威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辨别力博浪茶禁车帘乘虚吃敲材跌蹉顿厄敦圉渎神方楞番目藩宣佛院趺读浮荣归真过载寒乎含混嚎哭贺宴圜视狐疝交头接耳挟书律金粉南朝靖节先生进卷九廻救时厉俗苛论姱美筐举马提灯没首妙手空空磨缠末衖捻须鸟衡尼罗河炮子儿蓬赖麻直偏指裙襦壤子人洋山叫子适便诗说授予夙夜匪解田茅铁齿杷团结一致文搜丁甲五席霞色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