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瓢尊的意思、瓢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瓢尊的解釋

亦作“ 瓢樽 ”。泛指酒器。 唐 劉言史 《林中獨醒》詩:“晚來林沼靜,獨坐間瓢尊。” 宋 蘇轍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齋》:“畫囊書帙堆窗案,藥裹瓢樽掛壁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瓢尊"是中國古代禮器中的一種特殊酒器,其名稱和形制承載着深厚的禮制文化内涵。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文獻依據及文化功能三個維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核心釋義

  1. "瓢"的本義

    指剖開葫蘆制成的舀水或盛酒器具。《說文解字》釋:"瓢,蠡也。從瓜,票聲。"(《說文解字·卷七》)其形制源于自然匏瓜,後延伸為簡易容器代稱。

  2. "尊"的禮器屬性

    "尊"為古代祭祀宴飨所用的盛酒器,青銅材質居多。《周禮·春官·司尊彜》載"六尊"制度,其中"瓢尊"位列其一,屬裸祭(灌地降神之禮)專用器皿。

  3. 複合詞釋義

    瓢尊(亦作"瓢樽"):

    以天然匏瓜或仿匏瓜形制的青銅器制成的禮器,用于重大祭祀場合,象征返璞歸真、崇敬自然之禮意。

    ——《周禮正義·卷二十》(清·孫诒讓)


二、文獻考據與形制特征

  1. 經典文獻記載

    • 《周禮·春官·司尊彜》:"秋嘗冬烝,裸用斝彜、黃彜,皆有舟;其朝踐用兩獻尊,其再獻用兩象尊,皆有罍。……諸臣之所酢也,凡酒脩酌。" 鄭玄注:"瓢尊,謂以匏為尊。"
    • 《禮記·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 孔穎達疏:"陶謂瓦器,匏謂酒爵。" 印證瓢尊取法自然的禮制思想。
  2. 形制與材質演變

    早期為天然匏瓜剖制,商周後出現青銅仿匏瓜造型的禮器。其特征為:

    • 器身:圓腹,無飾紋或簡樸紋飾(符合"素器"禮制)
    • 器蓋:多配蓋,蓋鈕呈瓜蒂狀
    • 象征:取匏瓜中空涵容之德,喻天地混沌未分之意

三、文化功能與禮制意義

  1. 祭祀等級

    屬"六尊"中的次級禮器,用于四時小祭(如秋嘗、冬烝),區别于宗廟大祭的犧尊、象尊。

  2. 哲學内涵

    • 尚質貴本:以天然材質體現"大禮必簡"思想(《禮記·禮器》)
    • 陰陽象征:匏瓜中剖為二瓢,合則成器,暗合陰陽相濟之理
  3. 曆史流變

    漢代後隨青銅禮器衰落,瓢尊逐漸轉為陶制明器;宋代金石學興起,其名複見于《三禮圖》等文獻考據。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經典注疏:
    • [清] 孫诒讓《周禮正義》
    • [唐] 孔穎達《禮記正義》
  2. 文字學專著:
    • [漢]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禮器研究:
    • 朱鳳瀚《中國青銅器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制度考釋:
    • 楊天宇《周禮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等可信平台查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瓢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基本釋義

瓢尊(拼音:piáo zūn),亦作“瓢樽”,泛指古代的酒器。這一詞彙由“瓢”(舀水或盛酒的器具)和“尊/樽”(盛酒容器)組合而成,整體代指酒具。


二、引證解釋

  1. 唐代詩文中的用例
    劉言史在《林中獨醒》中寫道:“晚來林沼靜,獨坐間瓢尊”,描繪了用瓢尊獨自飲酒的閑適場景。
  2. 宋代文學中的擴展
    蘇轍《和毛君新葺囷庵船齋》提到“藥裹瓢樽掛壁籃”,将瓢樽與文人雅士的生活用具并提,體現其日常使用。

三、字義分解


四、綜合釋義

“瓢尊”作為合成詞,既保留了“瓢”的質樸形态,又借“尊/樽”強調其作為酒器的功能,常見于唐宋詩詞,多用于表現隱逸、獨酌的意境。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用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澳牐敗撮鳥百重變難比較價格層嶂冊錣蟾宮折桂乘勢使氣塵迹楚峤出往刍輿雌呿雄吟戴孝丹魚凡客翻臉不認人風顛浮雲富貴高閈購書刮骨鹽函劄和應黃籍隳官豁啷胡行皛光街途接輿寄訊絶緒空彪狂蔽曠拙離蹤木腳客曩歲僄勇頗緣牆花柳鬐刺起基蛩吟入民散兵線三注聖道式序松陰蘇菜天半天鑰跳磴貼贈外江佬文譜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