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缥瓷的意思、缥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缥瓷的解釋

淺青色酒瓶。《文選·潘嶽<笙賦>》:“披黃包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酃。” 李善 注:“ 鄒陽 《酒賦》曰:醪醴既成,緑瓷既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缥瓷是中國古代青瓷的一種特殊稱謂,其含義與藝術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定義與起源

缥瓷主要指晉代浙江溫州瓯窯生産的青瓷。其名稱源于“缥”字,原指晉代淡青色絲帛,因瓯窯青瓷釉色與這種絲帛顔色相近,故借“缥”命名瓷器。

二、名稱争議

學術界對“缥瓷”有兩種解讀:

  1. 狹義特指:專指瓯窯青瓷,因釉色與絲帛“缥”一緻而得名;
  2. 廣義泛指:認為“缥”是文學化描述,泛指晉代東南地區(尤其是浙江)的青瓷,而非特指某一窯口。

三、藝術特點

  1. 釉色:以淡青色為主,透明度較高,常帶有灰黃或青白色調;
  2. 胎體:細膩緻密,呈灰白色或白中泛灰;
  3. 工藝:采用輪制技術,燒制溫度達1300℃,并使用化妝土提升胎體質感。

四、曆史地位

瓯窯缥瓷在魏晉時期備受文人推崇,晉代潘嶽《笙賦》中“傾缥瓷以酌酃”即指此類瓷器。其釉色清雅,常與越窯青瓷相提并論,反映了當時青瓷工藝的較高水平。

五、補充說明

“缥瓷”一詞最早見于文獻描述酒器(如淺青色酒瓶),後逐漸成為青瓷代稱。現代研究中,多結合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将其定位為早期青瓷的代表性品類之一。

(注:完整學術讨論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缥瓷

缥瓷(piāo cí)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缥”和“瓷”兩個字組成。

“缥”的部首是“纟”,總筆畫數為10;“瓷”的部首是“石”,總筆畫數為5。

“缥”的本義是指細薄、透明,通常用來形容雲霧缭繞的樣子。而“瓷”是指陶瓷,是一種質地堅硬、光亮潔白的器物材料。

“缥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鹳雀樓》詩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其中“更上一層樓”一句中使用了“一瓷”來形容再上一層的意境。後來,人們将其引申為勤學不辍、不斷追求進步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缥”字的形狀的組成部分稍有變化,字形更為複雜,繁體字的“缥”用了額外的兩個偏旁部首,其中一個是指物體向上飄動的手,另一個是指與穿越物質有關的套子。而“瓷”字的繁體字形狀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也有一定的差别。在明代,中國開始普遍使用楷書,而《大字源》于清代修訂,統一了漢字的書寫規範。因此,《大字源》中所收錄的字的古字形可以作為今人認定的古代文獻。

例句:他一直保持着缥瓷的心境,在學術和藝術方面追求不斷提高。

組詞:缥缈、缥缃、缥渺、瓷器、瓷片。

近義詞:蔚然成風、優雅、不凡。

反義詞:晦暗、粗糙、庸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