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五谷。《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郑玄 笺:“我迫於王事,无不攻緻,故尽力焉。既则罢倦,不能播种五穀。”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2).仅指稷和黍而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土人悉以种麦,云此丘不宜殖稷黍而宜麦, 齐 人相承以殖之。”
“稷黍”是古代汉语中对两种重要粮食作物的合称,具体含义及文化内涵如下:
泛指五谷
在古代文献中,“稷黍”常作为粮食作物的统称,代表所有谷物。例如《诗经·唐风·鸨羽》提到“不能蓺稷黍”,即指无法耕种粮食作物。
特指稷和黍
狭义上,“稷”和“黍”是两种不同的作物(详见下文分类)。
特征 | 稷(粟) | 黍(黄米) |
---|---|---|
粘性 | 不粘,适合煮饭、粥 | 有粘性,可酿酒、做糕 |
别称 | 小米、谷子 | 大黄米、秫米 |
古籍记载 | 《本草纲目》称“不黏者为稷” | 《饮膳正要》提及可酿酒 |
用途 | 主食,养胃益气 | 酿酒、节日食品 |
社稷与国家
古代以“稷”为五谷之首,与土神(社)合称“社稷”,象征国家根基。如《诗经》中“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暗含朝代兴衰的感慨。
农耕文明的缩影
稷黍适应性强,可生长于干旱高地(“高田宜黍稷”),体现古人对农作物的智慧选择。
关于“稷”的具体物种,存在两种观点:
“稷黍”既是具体作物的名称,也是农耕文明的符号,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更多细节可参考《汉典》《本草纲目》等权威古籍。
《稷黍》是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指稷和黍。稷指的是中国古代祭祀中所用的一种谷物,象征着丰收和祥瑞。黍则是一种古老的小麦,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稷:部首禾,笔画数为11。
黍:部首禾,笔画数为11。
《稷黍》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中的《稷》和《黍》,这是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稷黍(繁体字)
稷(古时又写作“穊”、“饥”等)
黍(古时又写作“竖”、“灸”等)
1. 秋风起,黄禾稻谷金稻溢香气。
2. 丰收的季节,稷黍丰满,农民心想事成。
稷实、五谷丰登、黍秆、稷黍丰收
稻谷、麦子、谷物
荒地、旱田、林木、过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