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牛具的意思、牛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牛具的解释

(1).耕牛和农具。《宋史·庄夏传》:“时流民来归, 夏 言:‘ 荆 、 襄 、两 淮 多不耕之田,计口授地,贷以屋庐牛具。’”《元史·世祖纪十》:“以 别速带 逃军七百餘人付 安西王 屯田,给以牛具。”

(2). 金 赋税单位,一耒加三头牛为一具。《金史·食货志二》:“牛头税,即牛具税, 猛安 、 谋克 部 女直 户所输之税也。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田亩有奇,岁输粟大约不过一石……四年,詔内地诸路,每牛一具赋粟五斗,为定制。”《金史·食货志二》:“八月,尚书省奏,推排定 猛安 、 谋克 户口、田亩、牛具之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牛具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其核心概念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牛具主要指代两类事物:其一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耕牛与配套农具的统称,其二为金元时期北方地区以耕牛为计算单位的户籍编制方式。

从农业生产角度分析,牛具在《中国农业史》中被定义为“耕牛与犁具的组合体”,是古代农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宋代文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每户给牛具全者,岁输粟十石”,印证了牛具作为基本耕作单位的历史功能。这种用法在当代方言中仍有遗存,如东北地区仍将整套耕作设备统称为牛具。

在金元时期的户籍制度层面,《金史·食货志》明确记载牛具税制度,规定“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四亩有奇”。这种以牛具作为赋税计量单位的制度,反映了当时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明的融合特征。现代学者在《元朝社会经济史》中指出,该制度本质上是将游牧民族的牲畜计数方式转化为农耕社会的土地税制。

词源考证显示,“牛具”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文献《武经总要》,其构词法采用偏正式复合结构,以核心要素"牛"限定附属要素"具",与"农具""渔具"等词构成同类词汇系统。该词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仍收录于晋语、胶辽官话等北方方言区,保持着鲜活的语言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牛具”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其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耕牛和农具
    指古代农耕中使用的牛及相关工具(如犁、耙等)。例如《宋史·庄夏传》记载,政府为流民提供“屋庐牛具”以恢复生产。

  2. 金代赋税单位
    在金朝,牛具是税收计量单位,一具=一耒(农具)+三头牛。该制度见于《金史·食货志》,规定每25人授田四顷,按牛具数量征税,每具年纳粟五斗。


二、延伸与背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如《宋史》《金史》中的原文),可参考、3、8中的历史引述。

别人正在浏览...

安贫乐道稗官比目鱼鼻息笔簪才疏学浅巉絶凑巴促刺大疮带砺山河迭印鼎亨发房泛子飞练冯豕勾索刮尺归义雇请行商亨嘉之会换岗昏错降嫔勦办劫火楬着九梁克肤可怕酷政賫诣拉炮奁匣龙湫鲁薄绵瓞缪紊欧阳尚书恰到好处庆寿袪裼呿唫容妆三官钱三品蛇穿生辰纲剩语神憎鬼厌十八界疏易私财太平道童蒙享殿狎妮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