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尼寺的意思、尼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尼寺的解釋

(1).尼姑所住的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紀原·真壇淨社·尼寺》:“《僧史略》曰:‘ 東晉 何充 始捨宅安尼,此蓋尼寺之起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明懸尼寺》:“ 明懸尼寺 , 彭城 武宣王 勰 所立也。”

(2).借指天主教修女院。 梁啟超 《羅蘭夫人傳》:“彼之熱心,先注於宗教。十一歲得請於父母,入尼寺,以學教理者一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尼寺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尼寺”由“尼”(梵語“比丘尼”的簡稱,指女性佛教修行者)與“寺”(宗教場所)組合而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尼衆所居的佛寺”,即專供比丘尼修行、居住的佛教寺院。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舊唐書·職官志》中記載“凡天下寺有定數……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維那一人”,其中包含尼寺管理制度。

二、曆史語境中的延伸義

在宋元時期文獻中,“尼寺”亦指代與女性相關的宗教活動場所。例如《東京夢華錄》提到汴京城内“諸尼寺設齋供茶”,可見其社會功能不限于修行,還承擔民俗活動場所的角色。明代《宛署雜記》更明确區分“僧寺三十五,尼寺四”,說明當時已形成專門的宗教管理體系。

三、文化符號的演變

清代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中提出:“唐世禁綱疏闊,尼寺間為貴家女冠帶處”,揭示尼寺在特定曆史階段曾兼具庇護所功能。近現代民俗學研究顯示,部分地方志中将“香火由比丘尼主持的廟宇”統稱為尼寺,這一用法在閩粵方言區仍有留存。

網絡擴展解釋

“尼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1.佛教語境下的含義

指尼姑(出家修行的女性佛教徒)所居住的寺院。其曆史可追溯至東晉時期,如何充曾捐宅安置尼姑,被視為尼寺的起源。北魏文獻《洛陽伽藍記》中記載了“明懸尼寺”,由彭城武宣王勰建立,進一步佐證了其佛教場所的功能。

2.借代天主教修女院

在近代文獻中,“尼寺”也被借喻為天主教的修女院。例如,梁啟超在《羅蘭夫人傳》中提到“入尼寺學教理”,即指修女院。這種用法通過類比佛教尼姑的修行場所,形容女性宗教團體的聚居地。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寺院案例或文獻引用,可參考《事物紀原》《洛陽伽藍記》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克旗梆子頭班書寶筏變體不隨以止捵竊丑博村務打戰戰鼎富東箭南金東軍恫疑虛猲恩借方書放析風帶馮夢龍覆核服秩館閣氣盥槃規饬國叟翰苑候徼花生米家赀荊藜敬勤近交遠攻捐背蠲煩诳具枯幹癞蜍留作隆邈民政内霤内虛凝滞逆言青田渠首肉食動物軟釘子曬曝賞進神香疏内他爹擡杠天長日久通變溫藉無故弦樂器稀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