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佞史的意思、佞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佞史的解释

指有所袒护多作谀辞的历史记载。《宋史·陆佃传》:“以修撰《神宗实録》,徙礼部。数与史官 范祖禹 、 黄庭坚 争辩,大要多是 安石 ,为之晦隐。 庭坚 曰:‘如公言,盖佞史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佞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谄媚、曲意逢迎的方式书写的历史记载,通常带有贬义色彩。以下从词典释义与学术角度分层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权威界定:

佞史(nìng shǐ):指为讨好当权者而歪曲事实、刻意美化的历史记录。其构词中“佞”本义为巧言谄媚,“史”指历史记载,合称即暗含“谄媚修史”之意。

示例:《宋史·奸臣传》批判秦桧“掌国史,饰非掩恶,专为佞史”。


二、深层文化内涵

  1. 批判性指向:

    佞史的本质是对历史书写公正性的破坏。中国传统史学强调“直笔”“实录”(如董狐、司马迁精神),而佞史则违背这一原则,沦为权力附庸。此类记载常通过隐恶扬善、篡改事件等手段,为特定人物或政权粉饰。

  2. 与“信史”的对立:

    在史学范畴中,佞史作为“信史”(真实可信的历史)的反面存在。例如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史德”,批判“佞史者,曲笔阿世,失史家之正”。


三、应用场景与延伸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瞿林东. 《中国史学史纲》[M]. 北京出版社, 2010:第三章“史学的自觉与反思”.
  3. 钱理群. 《鲁迅作品十五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第七讲“历史与国民性批判”.

网络扩展解释

“佞史”是一个汉语词汇,指因阿谀或袒护当权者而歪曲事实的历史记载。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历史背景与用例

3.延伸理解

4.近义与关联词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佞史”不仅是一个历史学术语,更承载了对历史书写真实性的价值评判。

别人正在浏览...

阿罗汉果懊腻傍晌财産权采运层龙绝艺朝饷畴年翠袖牒桉地格东王独然发肤奉成哥萨克人工效横阔和平鸽胡胡狐疝家口进揖纠白倔犟局署浪废朗悟怜鉴躐拜临镜黎元洪銮铃弥姐目击者黏儿乔声怪气清视亲信扰服入山符如之何森标山妪哨探审交释生取义收帐书押酸削抬敬堂帘探伺縚线涕泗通应子鱼文谊仙笔相行谿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