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涕泗的意思、涕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涕泗的解释

(1).眼泪和鼻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二:“ 齐景 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南史·萧钧传》:“﹝ 萧钧 ﹞年七岁,出继 衡阳元王 ,见 高帝 ,未拜,便涕泗横流。” 明 孙梅锡 《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参见“ 涕泗滂沱 ”。

(2).涕泪俱下,哭泣。 汉 扬雄 《元后诔》:“ 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 宋 苏轼 《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向士肃 出外拜客……遇箇妇人,鬢髮蓬鬆,涕泗而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 施愚山 ﹞辛亥客都门,每忆叔,輒涕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涕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词义

  1. 字面含义
    “涕”指眼泪,“泗”指鼻涕,合称表示眼泪和鼻涕同时流下的状态。
    例如《南史·萧钧传》中“涕泗横流”,即形容哭泣时涕泪交加的情景。

  2. 引申含义
    常代指悲伤哭泣或情绪激动时的表现,如杜甫《登岳阳楼》诗句“凭轩涕泗流”。


二、文学与历史应用


三、现代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描述极度悲伤、感动或痛心疾首的状态,例如:“听闻噩耗,他涕泗纵横,难以自持。”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证或成语组合,可参考汉典、诗词库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涕泗

涕泗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痛哭时流出的眼泪和鼻涕。它由涕和泗两个字组成。

涕的拆分部首是氵,表示液体的意思。涕的笔画数为四画。它的繁体字是淚。

泗的拆分部首是水,也表示液体的意思。泗的笔画数为三画。

涕有三种来源,一是由于哭泣时眼泪流出,二是鼻涕流出,三是泪水和鼻涕一起流出。

在古时候,涕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叫做眥,它是由目和淚两个字组成。而泗的古字写作涘,它是由两个泪字相加。

以下是涕泗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听到坏消息后,不禁涕泗交流。
2. 在母亲丧失时,涕泗滂沱,无法自制。
3. 感动的故事让她泣不成声,涕泗横流。
4. 他的辞职信让人看到涕泗俱下的决绝。

涕泗的一些组词有:泪流滂沱、横泪如雨、伤心流涕、眼泪涟涟等。

与涕泗意义相近的词语是:泪水、眼泪、鼻涕等。

与涕泗意义相反的词语是:笑容、欢笑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