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凝沍的意思、凝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凝沍的解释

见“ 凝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凝沍”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多用于形容寒冷凝结的状态。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凝”指液体遇冷固结,如《周易·坤卦》中“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沍”通“冱”,意为冻结、闭塞,如《庄子·齐物论》中“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二字组合后,“凝沍”多指严寒导致的冰封现象,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冬季景象,例如《左传·昭公四年》记载“深山穷谷,固阴沍寒”,其中“沍寒”即与“凝沍”含义相通。该词亦可引申为事物停滞不前的状态,如宋代文人笔记中“政事凝沍,百僚束手”的用法。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凝沍”被归类为形容词,注音为níng hù,强调其描绘物质或环境因低温而凝固的双重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凝沍”是汉语词汇,指液体或水冻结成冰的状态,属于较为古典的书面用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结冰、冻结的状态。该词与“凝冱”为异形词关系,二者含义完全相同,均描述寒冷导致物质凝固的现象。

  2. 出处与例句

    • 晋代潘岳《怀旧赋》中“水渐軔以凝冱”一句,描写水逐渐冻结的情景。
    • 宋代苏辙《墨竹赋》用“飞雪凝沍乎陂池”形容雪后池塘结冰的景象。
    • 清代厉鹗诗句“宿麦半凝冱”则描绘了冬日麦田部分冻结的状态。
  3. 近义词与关联词

    • 直接近义词:凝冱、冻结、结冰。
    • 相关词汇:固阴冱寒(形容严寒)、凝脂(比喻冻结如脂)。
  4.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学或书面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例如描述极寒天气、自然景观冻结,或隐喻情感、氛围的冰冷凝固。

建议:若需更权威的语义辨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此类文献对异形词演变有更系统的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

白瞎爆流泉残碑陈牍垂听绰屑当膺道臣典田雕掞地圆说短句多彩罚筹泛决飞穣凤目工金管国关南龟背戏寒惨惨悍气哈士蟆后骨淮南鸡犬黄金弹涣解汇单翦逆驾头杂剧介贰积石屦缕俊艾恋本连章灵夔令俜令尊流连忘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昧履靡俗末契戎钺腮斗三鞠躬三日曲水申致甛醹望其肩项完镜违阔文从物产限隔小肠疝气遐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