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舶物的意思、舶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舶物的解释

由船舶运来的货物。一般指国外运来的货物。《南史·王僧孺传》:“外国舶物, 高凉 生口岁数至,皆外国贾人以通货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舶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海船从海外输入或运来的物品,即进口货物或舶来品。该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在描述海上贸易或海外物品时使用。

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解析:

    • 舶 (bó):本义指大型海船。《说文解字》中虽未直接收录“舶”,但后世字书如《玉篇》等将其解释为“大船”或“海中大船”,特指航海船舶。
    • 物 (wù):指物品、东西。
    • 合义:“舶物”即由海船运载而来的物品。
  2. 历史背景与使用语境:

    • “舶物”一词的使用与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以及明清时期(尤其是广州一口通商时期)的海外贸易背景下。
    • 它常指代那些通过官方或民间海上贸易渠道,从东南亚、南亚、中东乃至更远地区输入中国的各种商品。这些商品通常具有异域特色,非中国本土所产或较为稀有珍贵。
  3. 具体所指物品:

    • 历史上,“舶物”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 奢侈品与珍宝:如香料(胡椒、丁香、檀香等)、宝石、象牙、犀角、珍珠。
      • 药材:如没药、乳香、苏合香等。
      • 原材料:如贵重木材(紫檀、花梨木)、染料。
      • 工艺品与织物:如琉璃器、金银器、异域风格的纺织品。
      • 其他特产:如海外珍禽异兽及其制品。
  4. 相关概念:

    • 舶来品:这是“舶物”的近义词,在现代汉语中更为常用,泛指从外国传入的事物,不仅限于物品,也可包括文化、思想等,其传入方式也不仅限于海运。
    • 番货/洋货: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进口外国货物的称呼有所不同,“番货”多用于宋元明清时期,“洋货”则更晚近。

“舶物”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古汉语词汇,专指通过海路船舶运输而来的海外进口物品。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兴盛以及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虽然现代汉语中更常用“舶来品”或“进口货”,但“舶物”在古籍和特定历史语境中仍是一个准确描述这类物品的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舶物”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通过船舶运输而来的货物,通常特指从国外运入的货物,即古代的“舶来品”。其拼音为bó wù,注音为ㄅㄛˊ ㄨˋ。

  2.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南史·王僧孺传》:“外国舶物,高凉生口岁数至,皆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描述了古代通过海路进行跨国贸易的场景。

  3. 构词解析

    • “舶”指大型海船(如《水经注》中“昔孙权装大船,名之曰‘长安’,亦曰‘大舶’”),引申为“海外船舶”;
    • “物”即货物,合称“舶物”专指海外输入的商品。
  4. 相关词汇

    • 舶来品:近现代对进口货物的统称,与“舶物”含义相近。
    • 舶货:同义词,如“舶货”也指外国货物。
  5. 现代意义
    如今“舶物”一词使用较少,更多以“舶来品”代指外来文化或商品,但两者均保留了“通过海路输入”的原始意象。


“舶物”是古代对海外输入商品的特定称呼,反映了历史上的海上贸易活动。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 或《南史》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菴舍白鼻子襃厚北京条约被灾蒙祸卑秩炳烺惭惊侧杀窜谪大阍黨八股吊毛谍候敌手噩梦风月场分解奋怒父慈子孝负绐赅博钩云桂葆韩魏酣淫皡皡黄花地丁蕙纕街市济然箕帚之使巨贾居邑狂鞭勑命李夫人丽丽利趾螺子黛麻绖麪饼墨守成规陪鼎蒲褐谦饰翘首企足奇锋琼草企佩热饭牲醴寿旦受官厅守名水火无交腾波宪方偕行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