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举行婚丧祭祀之礼时,协助主事者完成仪式。因亦用以称担任这种事情的人。
“襄礼”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在传统婚丧、祭祀等仪式中协助主事者完成流程的人,也可指代担任此类职责的角色。该词强调“辅助性”,即襄礼者并非主导仪式,而是帮助主持者确保仪式顺利进行。
主要用于旧时的礼仪场景,如:
“襄礼”也写作“相礼”,两者含义相同(提到“‖也作相礼”),体现了古汉语中同音异形的常见现象。
如今该词较少见,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对传统礼仪的描述中。如需现代对应角色,可类比“司仪助理”或“礼仪协调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仪式的襄礼流程,可参考(汉典)和(注音及字义分解)。
《襄礼》是指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以举行襄大礼仪式来表示敬意和祝贺的一种行为。襄大礼是皇帝对重要功臣或其他有特殊贡献的人举行的隆重仪式,以示封赏和荣誉。因此,《襄礼》也可引申为对他人的殊荣和尊重。
《襄礼》的部首是 “衣”(yī),笔画数为13画。
《襄礼》在古代的《周礼》中首次出现,是一种重要的礼制仪式。繁体字为「襄禮」。
根据古代汉字的不同书法风格和发展历程,古时候汉字《襄礼》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如《说文解字》中记载的是「衹」、「禮」,《康熙字典》中则记作「襄」「禮」。
1. 他因为多次出色的表现,受到了国家的襄礼。
2. 老师在会议上表扬了我,这是对我襄礼的体现。
襄礼(xiāng lǐ):表示敬意和祝贺的仪式或行为。
褒奖、封赏、嘉奖
责罚、惩罚、斥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