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朝廷政令。《宋史·李纲传上》:“八曰议本政。谓政出多门,纪纲紊乱,宜一归之於中书,则朝廷尊。”
(2).指农事。 宋 戴埴 《鼠璞·楮券源流》:“古人惟重本政,穀粟桑麻及诸用物食物。食物本也,钱末也,楮又末之末。”
“本政”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朝廷政令
指国家或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例如《宋史·李纲传》中提到“八曰议本政”,强调政令应统一归中书省管理,避免政出多门导致的混乱。
农事
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因此“本政”也代指农业生产。宋代戴埴在《鼠璞·楮券源流》中提到“古人惟重本政”,将粮食、桑麻等视为根本,而货币等为次要。
作为成语时,“本政”强调恪守职责、做好分内之事,即不越权、不贪图私利,常见于教育或职场场景,用于倡导勤勉尽责的态度。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用法,可参考《宋史》、戴埴《鼠璞》等典籍。
《本政》是一个指代政治纲领或行政管理的词语。
《本政》的部首是木,左边的部首是本,右边的部首是政。它的总笔画数是8画。
《本政》一词的来源是《诗经·邶风·静女》中的诗句:“本乐只且,邦国是疾。”其中的“邦国是疾”被解释为政治的本质。后来演变成代表政权与行政的含义。
《本政》的繁体字为「本政」。
在古时候,汉字写作「本政」的字形有所不同,不过基本保留了现在的部首和结构。
1. 他的发言完全符合本政的原则。
2. 作为一名政治家,他要学会运用本政来管理国家。
相关的组词有:政府、政策、政权。
类似意义的近义词有:政权、政体、政务。
相反意义的反义词有:民生、民主、民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