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尚书省。《南齐书·王思远传》:“ 建武 中,迁吏部郎。 思远 以从兄 晏 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臺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2).指御史台。《元史·百官志二》:“ 江南 诸道行御史臺,设官品秩同内臺。 至元 十四年始置 江南 行御史臺于 扬州 ,寻徙 杭州 ,又徙 江州 。二十三年迁于 建康 ,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司,而总诸内臺。”
内台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释义,根据历史文献和权威词典综合整理:
官署名(历史用法)
指汉代尚书台,为皇帝处理政务的机要机构。如《后汉书·百官志》载尚书台"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因位于宫禁之内,故称"内台" 。
例:汉代内台长官称尚书令,直接对皇帝负责。
御史台别称(隋唐至明代)
隋唐时期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明代改称都察院,因其职能重要且位于宫城核心区域,亦被雅称为"内台"。
例: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提及"内台弹劾,职在肃清百僚" 。
现代引申义
当代语境中可指电视台内部系统(如制作、播控等技术部门)或机构内部的核心决策部门,强调其非公开性及重要性。
例:节目直播需内台技术人员全程监控设备运行。
"内"表方位(内部、禁中),"台"为古代官署称谓(如御史台、尚书台),组合后特指位于宫禁的核心机构。
从专指宫廷官署,逐渐泛化为"机构内部核心部门",体现词义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规律。
释"内台"为"汉代尚书台"及"明代都察院"别称,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注明隋唐后"内台"代指御史台,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1424-4。
详述汉代尚书台职能与"内台"称谓的关联,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1-25678-9。
“内台”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内台(拼音:nèi tái)为历史官署名,主要指向两个中央机构: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南齐书》《元史》等史籍原文,或参考高权威性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不随溜儿才自吃相道徽灯筒电键谔节噩运封姨晐姓告丧根熟固扃翰墨人号令鹤楚恒弊候禽化禅嚾嚾讳免浆洗酒舩酒人保濬谷空顶帻柳信螺丝钉垆土没心迷迷愣愣民听墨花乃今闹翻抛官配帝沛厉钱摊歉疑七科适青雀舟寝睡七拼八凑毬衣群众影响任用衰老属联泗上司事素昧平生台傅太阳地儿脱亡问一答十鼯穷限隔先后宵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