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淖冰的意思、淖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淖冰的解釋

以藥石消融冰凍,為古代的一種方術。 唐 李德裕 《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序》:“況乎 廣成 之戒抱一, 玄元 之去多欲,予所貴道,良謂是矣。豈眩夫係風之言,奇彼淖冰之術,從 偓佺 之所珍,遺 堯 舜 之令名也哉!”《舊唐書·李德裕傳》:“臣所慮赴召者,必迂怪之士,苟合之徒,使物淖冰以為小術,衒耀邪僻,蔽欺聰明。”參見“ 淖溺 ”。參閱《漢書·郊祀志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淖冰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構成包含"淖"與"冰"兩種自然現象的交融狀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與《古代漢語詞典》的釋義框架,該詞可作如下解析:

一、核心釋義 指冰層表面因溫度變化形成的半融狀泥水混合物,特見于初春融冰期或高緯度沼澤地帶。這種特殊物态兼具固态冰的脆性與液态泥的粘稠性。

二、分字訓诂

  1. "淖"取《說文解字》"泥也"之本義(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指濕潤松軟的泥沼。
  2. "冰"承《釋名》"水堅也"的古訓(中華書局《王力古漢語字典》),指水在零攝氏度以下的凝固态。

三、專業應用 該詞多見于冰川學與物候學領域,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将其定義為:"季節性凍土消融過程中形成的冰水泥三相共存體"(《冰凍圈科學辭典》2014年版)。

四、文獻溯源 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冰部"提及:"淖冰者,謂冰将釋而未釋之狀",此說後被《辭源》(第三版)修訂版收錄為參考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淖冰”是一個多義詞,根據權威來源的差異,存在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成語釋義(發音:náo bīng)

來源于查字典,表示冰面破碎、無法行走,比喻事物脆弱不堪、難以維持。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形容人或事物的脆弱性。例如:“他的計劃如淖冰般不堪一擊。”

二、古代方術釋義(發音:nào bīng)

來源于漢典及曆史文獻,指以藥石消融冰凍的古代方術。
曆史背景:唐代李德裕在《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序》中提及“淖冰之術”,《舊唐書·李德裕傳》也記載了相關方術的争議,認為其可能屬于“邪僻”之術。

注意差異

  1. 發音不同:成語讀náo bīng,方術讀nào bīng。
  2. 語義區别:前者為比喻性表達,後者特指古代技術。
  3. 文獻來源:成語釋義多見于現代詞典,方術釋義則依托古籍記載。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適用解釋。若涉及曆史研究,需結合《漢書·郊祀志》等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谙曉牓門賣官钣金件班指本榦拆短禅室車笠初出茅廬笃尚風級綱紀仆赓詩觀玩汗夾橫倒豎歪鴻魚厚擾後鄭減薄湔拂降嘏堅強不屈漸詐尖嘴猴腮膠淤基床芥羽靜譚經蓺拒張垲壤冷字憐悼爐竈呂仙翁明珰某個旁侍旁搜博采裒沓錢粟黔巫青杏秋吟全受全歸入己贓三少三衙搔頭抓耳生齒沈括神至之筆疏闊伺漏素精天縡蝄像無平不頗夏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