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淖冰的意思、淖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淖冰的解釋

以藥石消融冰凍,為古代的一種方術。 唐 李德裕 《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序》:“況乎 廣成 之戒抱一, 玄元 之去多欲,予所貴道,良謂是矣。豈眩夫係風之言,奇彼淖冰之術,從 偓佺 之所珍,遺 堯 舜 之令名也哉!”《舊唐書·李德裕傳》:“臣所慮赴召者,必迂怪之士,苟合之徒,使物淖冰以為小術,衒耀邪僻,蔽欺聰明。”參見“ 淖溺 ”。參閱《漢書·郊祀志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淖冰”是一個多義詞,根據權威來源的差異,存在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成語釋義(發音:náo bīng)

來源于查字典,表示冰面破碎、無法行走,比喻事物脆弱不堪、難以維持。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形容人或事物的脆弱性。例如:“他的計劃如淖冰般不堪一擊。”

二、古代方術釋義(發音:nào bīng)

來源于漢典及曆史文獻,指以藥石消融冰凍的古代方術。
曆史背景:唐代李德裕在《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序》中提及“淖冰之術”,《舊唐書·李德裕傳》也記載了相關方術的争議,認為其可能屬于“邪僻”之術。

注意差異

  1. 發音不同:成語讀náo bīng,方術讀nào bīng。
  2. 語義區别:前者為比喻性表達,後者特指古代技術。
  3. 文獻來源:成語釋義多見于現代詞典,方術釋義則依托古籍記載。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適用解釋。若涉及曆史研究,需結合《漢書·郊祀志》等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淖冰》這個詞的意思

《淖冰》是一個表示冰面薄弱、不結實的詞語。形容冰面不夠堅固,容易破裂或崩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淖冰》由“⺡”(水)和“冫”(冰)兩個部首組成。

總共有十九畫。

來源

《淖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章中:“今吾視秋水之秀,則以彼無水之淖冰為樸。”淖冰即指沒有水的渾濁的冰。

繁體

繁體字為《橈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通常用“凍”(凍)與“淖”(冰)組合,表示凍水的一種特殊形态。

例句

春天的河流上冰開始融化,有些地方形成了淖冰。

組詞

淖泥、破冰、淖澤

近義詞

濁冰、薄冰

反義詞

堅冰、厚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