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榠樝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榠樝》:“蛮樝、瘙樝、木李、木梨。”
“瘙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解释:
植物别名
根据、、、等权威资料,瘙樝是榠樝的别名。榠樝(学名:Chaenomeles speciosa)为蔷薇科植物,果实可入药,具有舒筋活络等功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蛮樝、瘙樝、木李、木梨”,说明该名称属于传统药用植物的别称。
字面拆分释义
提到“瘙”指皮肤发痒,“樝”意为难以忍受,组合后形容皮肤瘙痒难耐的症状。但此解释可能源于对单字的拆分,而非词语的实际用法。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本草纲目》原文或植物学相关文献。
《瘙樝》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疥疮和瘙痒。
《瘙樝》由15个笔画组成,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合成部分是“疒”和“木”,疒是它的部首,木则是它的声旁。
《瘙樝》是一个现代汉字,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它的繁体字形为「瘙槎」。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存在变异和演变,所以《瘙樝》在古时的写法可能和现代略有不同。然而,根据《康熙字典》,古时的《瘙樝》字形与现代基本相同。
1. 我最近得了瘙樝,实在难受得无法入睡。
2. 这种药膏对治疗瘙樝非常有效。
1. 瘙樝症:指患有瘙樝的病症。
2. 瘙樝药:用于治疗瘙樝的药物。
1. 疥癣:与瘙樝相近,都指皮肤疾病。
2. 瘙痒:与瘙樝意思相同,都指皮肤发痒。
《瘙樝》是一个描述皮肤状况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