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木外部隆起的瘤状物。可因其天然形状,雕刻成用具或工艺品。 宋 陆游 《夏日》诗之三:“竹根断作枕云眠,木癭刳成贮酒樽。”
“木瘿”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来源进行说明:
木瘿指树木外部自然形成的瘤状突起,常见于树干或根部。这种结构因形态奇特,常被用于雕刻工艺品或制作器具。例如:
部分词典(如)提出“木瘿”可比喻人性格冷漠、缺乏同情心,由“木”(坚硬)和“瘿”(代指“心地”)组合而成。但此用法在古籍和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引申,需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考证。
若需引用比喻义,建议优先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原文,并注意语境适配性。
木瘿(mù yīng)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木材的纹理中出现的疤痕或凹痕。它通常用来形容木材的质地和纹理,并且给人一种独特、富有个性的感觉。
木:木字作为部首,表示与木材相关的事物,有4个笔画。
瘿:瘿字的本字是“癭”,是由疒部和鬲部组成,共11个笔画。
木瘿一词起源于中国的木材工艺领域,用来形容木材表面的纹理瑕疵。由于木材可以用于建筑、家具和艺术品的制作,木瘿这个词一般用来表达木材特有的纹理,也被借用于形容其他事物的独特特征。
繁体字“木癭”与简体字“木瘿”意思相同,只是书写形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木瘿的字形有所变化。木字形如“朩”或“未”,瘿字形则如“疒豕”。随着字体和书法的演变,字形逐渐趋于现代的样式。
这块木头上有一条明显的木瘿,使得这件艺术品更具有独特的美感。
这张桌子由具有木瘿的橡木制成,给人一种自然、质朴的感觉。
木材、木纹、木质、木制品、木料、木匠、木工
木纹、木疙瘩、木斑
无痕、完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