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铁板铜絃 ”。
“铁板铜琶”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或艺术风格,尤其在文学和武侠小说中常被引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铁板铜琶”原指用铁制的拍板和铜制的琵琶作为伴奏乐器,后比喻文风或词曲气势雄浑、豪放激昂。该成语常与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文人的创作风格相关联。
成语典故源自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中的记载:苏轼曾问幕士自己的词与柳永有何不同,幕士答道:“柳郎中(柳永)词需十七八岁少女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则须关西大汉持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这一对比凸显了苏轼词风的豪迈,后演变为“铁板铜琶”的典故。
该成语与“铜琶铁板”为异形词,含义相近,均强调艺术风格的雄浑豪放。其核心在于通过乐器的坚硬材质,隐喻作品风格的刚健有力,常用于评价豪放派文学或音乐创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例,可参考《吹剑续录》或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作。
词义:《铁板铜琶》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事先安排好的事情或情况。它通常用来形容事情发展得非常顺利,一切都按照提前的安排进行。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铁:金属部首,五笔编码:31154154
- 板:木属部首,五笔编码:12342534
- 铜:金属部首,五笔编码:31154154
- 琶:玉石部首,五笔编码:1121334
来源:《铁板铜琶》一词最早见于元代马致远的《东京梦华录》,其中的一句话为:太师爷素日说话不过此等淡话,怎奈,今番变幻,当得与主者商酌订定矣。即是指事物发展或演变都需要提前安排或商议。
繁体:《鐵板銅琶》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在古时候所使用的写法中,汉字“铁”和“铜”的部首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而“板”和“琶”的形状也略有差异。
例句:
1. 他定下了一个铁板铜琶的计划,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2. 经过我们团队的精心策划,整个活动按照铁板铜琶的方式进行,取得了***************。
组词:铁板烧、铜钱、琴瑟和谐、笔墨纸砚等
近义词:安排妥当、计划周详、按部就班
反义词:临时抱佛脚、临时起意、临时抱定
北君鞭打快牛禀赋屏息差额蝉吟楚炬磁性饱和脆断村戍谍记多种经营古健过早黑娄娄黄葵黄土道魂不着体见地检刻监理解任金貂贳酒井卤经营金奴金盏菊迥然不同鸡眚九烈三贞具庆居势可伤弄口龙跃虎踞敏博明廉暗察谋略赔垫愆失侨户柔橹软熟上下床山积识义衰衽天籁阁铁丝通愿湍濑鏄铫土産危言高论卧揖吴榜小伙萷蔘瑕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