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缊袍。用碎麻或旧絮制的冬衣。 方薰 《山静居诗话》十三引 清 杭世骏 《喻偷儿》诗:“壶尊尚贮前村酒,緼褚纔离稚子身。”
“緼褚”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ùn zhǔ(部分文献标注为wēn chǔ),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緼褚指用碎麻或旧棉絮制成的冬衣,即“缊袍”,常用于形容材质粗陋的御寒衣物。
清代杭世骏在《喻偷儿》诗中提到:“壶尊尚贮前村酒,緼褚纔离稚子身。”
此句通过“緼褚”描绘孩童的朴素衣着,侧面反映清贫的生活状态。
褚的其他含义:
相关词汇:
“緼褚”是古代对粗麻旧絮冬衣的特定称呼,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山静居诗话》等文献。
《緼褚》(yùn zh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緼”和“褚”两个字组成。
部首:緼(縑)的部首是糸(纟);褚(襦)的部首是衣(衤)。
笔画:緼有8画;褚有13画。
《緼褚》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緼(縑)指的是精细的丝织品,常用于贵族的服饰和宫廷装饰,具有高贵、精致的象征意义。褚(襦)是一种中式长袍,也是尊贵的服饰。
在繁体字中,“緼”写成“縑”,“褚”写成“襦”。
在古代,緼的写法会略有不同。緼可以写作“絹”,在此写法中,“糸”旁边是一个“口”字旁,强调了其与丝绸相关的含义。
褚的古代写法为“袴”,旧时指男子下身穿的长裤。这个字的变体在写法上比较复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写法。
例句:这件衣服的緼褚十分考究,看得出是手工制作。
组词:緼裙(yùn qún,丝质裙子)、褚裾(zhū jū,褚子和睦的意思)。
近义词:绸缎、丝绸。
反义词:粗布、麻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