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贼的意思、民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贼的解释

[traitor to the people] 严重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给国家、人民带来重大损害的罪人

与民贼相搏。——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详细解释

残害人民的人。《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明 孙仁孺 《东郭记·绵驹》:“知其罪者復何人,今之民贼真堪駡。” 清 唐甄 《潜书·省官》:“官多,则禄不得不薄;禄薄,则侵上而虐下,为盗臣,为民贼。” 朱锡梁 《白门怀古》诗:“塔毁留铁鑊,庞大无所用。用之烹民贼,可救万万众。” 徐迟 《地质之光》:“ ********* 懂得了血海深仇,从此和那个**势不两立了。”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民贼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民贼”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民贼”指残害人民、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人,常与“独夫”连用为“独夫民贼”,特指暴虐无道的统治者或祸国殃民者。

二、词源与文献出处

  1. 古代典籍

    • 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说明古代对“民贼”的批判态度。
    • 清代唐甄《潜书》等文献也沿用此词,指代危害民众之人。
  2. 近现代用法
    孙中山在《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提到“与民贼相搏”,将“民贼”扩展至祸国殃民的罪人。

三、语义解析

四、典型用法

  1. 批判统治者:如“独夫民贼”形容暴君(如夏桀、商纣)。
  2. 谴责罪人:用于指代出卖民族利益、压迫百姓的当权者或团体。

五、示例引用

“民贼”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历史或政治语境中批判残害民众的统治者或势力。如需了解更多文献用例,可参考《孟子》及相关历史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民贼》的意思

《民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意思指的是对民众不利的人或集团,特指背离民众利益、为虎作伥者。

拆分部首和笔画

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民”和“贼”。其中,“民”的部首是“亻”(人),“贼”的部首是“贝”(贝币),表示财物。

根据《汉字结构规范》的规定,拆分后的“民”有3画,“贼”有9画。

来源

《民贼》一词最初出现于古代的文献中,后来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背弃人民利益的人或团体。

繁体

《民贼》的繁体字为「民賊」。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可以用「-{从}-」表示「民」,用「贝」表示「贼」。

例句

1. 这些官员明明是为百姓服务的,却变成了真正的民贼。

2. 那家公司的老板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完全是个民贼。

组词

相关的组词有:民主、贼子、民间、民意等

近义词

近义词有:污吏、奸臣、豺狼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忠诚、正直、公正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