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明征的意思、明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明征的解释

明显的征验;明证。《书·胤征》:“圣有謩勋,明徵定保。” 孔 传:“徵,证;保,安也。圣人所谋之教训,为世明证,所以定国安家。”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邢曹进》:“吁!西方圣人,恩祐显灼,乃若是之明徵也。” 严复 《救亡决论》:“既设之后,虽学生年有出入,尚未闻培成何才,更不闻如何器使,此则北洋练兵练将,不用西法之明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明征是汉语中兼具动词与名词属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围绕“显著验证”展开。《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时指出,“明”取“明晰、显著”之义,“征”含“验证、证明”之意,二者结合后构成两层释义:一作名词指确凿的证据或公开的征兆,如《后汉书·张衡传》载“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即强调日月为天象之明征;二作动词表公开征召或验证行为,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周襄王以“明征其辞”要求诸侯践约。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论述,例如描述考古发现对史书记载的佐证时,可表述为“青铜铭文与《史记》所述互为明征”。权威语言学者王力在《古代汉语》中分析,此类双音节词的形成体现了汉语词汇由单音向复音演变过程中表意精确化的特点。

词义演变方面,《中文辞源》考据显示,明代以前“明征”侧重客观事物的相互印证,至清代逐渐衍生出“显著征兆”的引申义,如《红楼梦》第五回判词“堪叹停机德”被红学家视为贾府衰败的明征。需注意的是,该词在口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当代《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将其归入“低频书面词汇”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明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一、基本含义:明显的征验或明证

  1. 词义解析
    “明”指明确、显著,“征”指证据、征兆。合起来表示显著且确凿的证据或现象,常用于描述具有说服力的客观事实或现象。
    例如《尚书·胤征》中提到“明徵定保”,即通过圣人的谋略作为明证来安定国家。

  2. 使用场景

    • 古籍文献:如唐代薛用弱《集异记》用“明征”强调佛法的显赫印证。
    • 现代语境:可形容科学现象、社会规律等的显著证据(例:“彗星的出现被视为天象的明征”)。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明证、确证、实据
    • 反义词:臆测、虚证

二、成语用法:明确表达观点

  1. 特殊解释
    在部分词典中,“明征”被定义为成语,表示清晰明确地表达意见或主张(例:“在会议上明征立场”)。
    注:此用法相对少见,更多权威资料倾向于第一种解释。

三、例句参考

  1. “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征。”(描述符瑞作为明证)
  2. “一颗觉醒的灵魂,其鲜明征兆是对虚假生活的排斥。”(现代文学中的引申用法)

总结建议

若需引用古籍或学术文本,优先采用“明证”含义;若在特定语境下遇到成语用法,建议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确认。更多例句可参考和。

别人正在浏览...

傲世轻物白洋八际霸祖弁端标准时区播讲肠肥脑满禅书叱詈叱嚷词典酢酨担水向河里卖叠巘谛信地质鬼金羊顾属好共歹黑帜金盖筋驽絶絃娵訾凯歌考成昆调扩廓廊庙才劳动模范联拳鲁肃卖工夫蜜丸朋宴霹雳尖平乏屏风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迁叙切免人潮入口处上涨圣武石破天惊十体受息帅首署府水绿述撰通臂拳通款秃发脱臼夏橘宪极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