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搏拊的意思、搏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搏拊的解釋

(1).古樂器名。《書·益稷》:“戞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孔 傳:“搏拊以韋為之,實之以糠,擊之以節樂。”《釋名·釋樂器》:“搏拊,以韋盛糠,形如皷,以手拊拍之也。”《明史·樂志一》:“﹝ 洪武 ﹞二十六年又定殿中韶樂:簫十二,笙十二……柷一,敔一,搏拊二。”

(2).拍擊。謂鼓掌。 漢 馬融 《長笛賦》:“失容墜席,搏拊雷抃。”

(3).亦作“ 搏撫 ”。彈奏。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窗棂小婦》:“三僧同榻,二僕在門外,已滅燭就枕, 湍 善鼓琴,暗中搏拊不止,二僧亦未交睫。”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音樂·琴》:“攜古琴過此,寳惜甚至,因搏撫之際,誤觸墜砌下石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搏拊是古代中國禮樂制度中的一種擊打樂器,其名稱和形制在典籍中有明确記載。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搏"意為拍擊,"拊"指輕敲,二字合稱特指形制扁平的革制樂器,演奏時需配合節奏拍打出聲。

從器物形制分析,《周禮·春官》記載搏拊"狀如鼓而小,腹廣首銳",表面蒙革,兩端以彩繪裝飾。演奏時樂師将其懸挂于頸項,用雙手交替叩擊,發出低沉渾厚的聲響,主要用于雅樂演奏中的節拍控制。

在禮樂功能層面,《禮記·明堂位》明确搏拊屬于"八音"中的革類樂器,與建鼓、應鼓構成禮儀樂隊的節奏體系。其聲響具有"導樂先鳴"的指揮作用,通過不同力度拍擊區分樂章段落,體現古代"以樂緻禮"的文化内涵。

現代考古發現佐證了文獻記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繪木雕樂器中,有與典籍描述相符的雙面蒙革扁筒狀器物,經音樂考古學家鑒定為搏拊的實物遺存,印證了該樂器在戰國時期的廣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搏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本義與結構

  1. 古代樂器
    搏拊是傳統八音分類中“革之屬”的打擊樂器,形似小鼓。根據記載,其結構為“以韋(皮革)盛糠”,外部用皮革包裹,内部填充糠秕,通過手拍擊發聲。明代宮廷雅樂中明确記載其使用,如《明史·樂志》提到洪武年間韶樂配置“柷一,敔一,搏拊二”。

  2. 演奏方式
    通常懸挂于頸部,兩手交替拍擊,節奏與建鼓相配合,即“建鼓一擊,搏拊以兩擊應節”。

二、引申含義

  1. 動作描述

    • 拍擊/鼓掌:如漢代馬融《長笛賦》中“搏拊雷抃”,形容擊掌歡呼的熱烈場景。
    • 彈奏樂器:宋代《夷堅丁志》提到“暗中搏拊不止”,指彈奏琴類樂器。
  2. 異體寫法
    古籍中亦作“搏撫”,如《釋名·釋樂器》記載其别名和形制。

三、文獻記載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代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音樂、文獻時仍具價值。如需更完整考據,可參考《漢典》及故宮博物院相關文物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汗布拉宮阿龍賓傧崇酒大筆打沖鋒丹麥人悼愓定稾妒嗔對口快闆惡心煩奉白風風韻韻伏質父執感風簿膏火自煎閨愛過曆國權海潮音汗號賀家紅紫奪朱惠書惑眩鍵閉接屋扣楫中流扣殺闊狹庫平雷地陵制隆隆邁績弭髦瞑工模式忸忕盤折千回百轉前日覃鬯三虢沙頭施靡説黃道黑悚戴索子帑椟闛合骰盆土崩晚節香吻喇喇五過相暌小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