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明农的意思、明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明农的解释

尽力务农;劝勉农业。明,通“ 勉 ”。《书·洛诰》:“兹予其明农哉。”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辛亥安晚生朝》词:“纵擎天力倦,明农心切,先还取、中书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明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理解。根据其构词和典籍用例,可作如下解释:

一、本义:勉力从事农业 “明”在此通“勉”,意为“勤勉、努力”;“农”指农业生产活动。“明农”即指勤勉务农,强调对农耕的重视与实践。该义项直接源于《尚书·周书·无逸》: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

——《尚书·无逸》(记载周公劝诫君王勤政重农)

此处虽未直用“明农”二字,但通篇强调君王需体察农耕艰辛,克制享乐,以身作则重视农业(“田功”),为“明农”的核心理念提供了思想源头。后世注疏常以“明农”概括这种重农精神。

二、引申义:倡导与推行重农政策 在治国理念层面,“明农”引申为统治者推行鼓励农耕、保障农业发展的政策。清代经学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阐释:

“明农”者,非徒劝耕也,谓明其政令以厚民之生,而农安于畎亩。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强调政策对农业的保障作用)

此解将“明”理解为“彰明、施行”,指通过明确的政令(如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稳定农业生产,体现国家层面对农业的扶持。

三、文化内涵: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明农”承载了中国传统“以农立国”的价值观,与“重本抑末”(重农业轻商业)思想相联。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在《陈六事疏》中称:

“古之王者,莫不以明农为务。”

——《张太岳集·卷三十六》(将重农视为君主治国要务)

此句凸显“明农”作为治国方略的地位,反映农业在古代经济与社会稳定中的核心作用。

结论

“明农”一词融合三重含义:

  1. 行为层面:勤勉躬耕(“勉力务农”);
  2. 政策层面:推行惠农之政(“明令重农”);
  3. 理念层面:秉持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农为邦本”)。

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尚书》,并在历代政治实践中被赋予政策化、制度化的内涵,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表征。

网络扩展解释

“明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核心释义

1. 劝勉农业
“明”在此处通假为“勉”,意为“尽力、劝勉”。《尚书·洛诰》中的“兹予其明农哉”是典型用例,指统治者应重视农业生产()。宋代刘克庄《水龙吟》词中“明农心切”也延续了这一用法,表达对农业的勉励态度()。

2. 引申的社会意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为“明智的农民”,形容农民勤劳聪慧,体现古代对农业劳动者的褒扬()。但这种解释更偏向于现代语境的延伸,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


二、用法与示例


三、注意事项

建议参考《汉典》《尚书》等权威古籍()获取更准确的古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矮黄白决傍实饱闻背道儿背日性边壤鄙语蚕市陈序穿敝催比错非大鑪电业局鹅溪犯颜苦谏风旛凤盖丰奢福乡阁诏胡志明绛虬交好剿洗节构锦旋极选刻文良节亮头立地成佛铃架六书里也波砻饭轮递律尺冒猥暮霞槃游偏辞偏院七颠八倒倾心吐胆热着塞声尚且睡味汤麪陶竈天庄铁骨吐茵外畿外厩嗡鼻音消耗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