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抚髀的意思、抚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抚髀的解释

以手拍股。表示振奋或感叹。《世说新语·识鉴》“ 谢子微 见 许子将 ” 刘孝标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虔 恆抚髀称 劭 ,自以为不及也。”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 直方 起而抚髀曰:‘山魑木魅,亦知人间有 张直方 耶?’” 明 高启 《荆门壮士歌》:“三抚髀,壮士起,剑风骚劳髮上指。”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发篋仍自缄,抚髀徒悲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抚髀"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典故性词语,其核心含义是拍抚大腿,表达壮志未酬、时光虚度或功业未就的感慨与焦虑。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


一、字义与典故来源

  1. 字义拆解

    • 抚:用手轻拍或抚摸。
    • 髀:大腿骨,泛指大腿。

      字面意为“拍打大腿”,但实际承载深层文化内涵。

  2. 典故出处

    典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刘备依附刘表时,见髀肉复生(大腿赘肉增多),慨然流涕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因久未征战,感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而“抚髀”叹息。此典故成为后世表达英雄失志的典型意象。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1. 壮志未酬的焦虑

    多用于形容豪杰志士因无所作为而生发的焦灼感,如陆游《楼上醉书》中“抚髀独悲歌”,暗含对北伐无望的愤懑。

  2. 时光虚度的警醒

    强调对生命流逝的敏感,如成语“髀肉复生”即由此衍生,警示人不可安于逸乐。

  3. 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古典诗词常以“抚髀”寄托家国情怀,如辛弃疾“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后,常有抚髀之叹,呼应收复河山之志。


三、权威工具书释义参考


四、引用来源说明

  1. 原始文献: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权威工具书: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注:因古籍原文及工具书无直接在线链接,此处按学术规范标注文献版本,确保引用真实性。)

网络扩展解释

“抚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核心含义

  1. 表达情绪的动作
    表示人在振奋、感叹或遗憾时的手部动作,类似于“拍案叫绝”或“扼腕叹息”。例如《世说新语》中“抚髀称劭”形容对他人的赞叹,唐传奇《三水小牍》中则用于表达惊愕或自嘲。

  2. 引申为时间流逝的感慨
    后演变为描写岁月易逝、功业未成的意象。如清代吴伟业诗句“抚髀百战衰病”,暗含壮志未酬的悲叹。

三、古籍例证

四、注意误区

部分资料将“髀”误释为“胯部”,但据《说文解字》及常见典故(如“髀肉复生”),“髀”特指大腿部位,与“胯部”无关。


“抚髀”兼具动作描写与情感象征的双重功能,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世说新语》《三水小牍》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谤骂襃借贬毁笔伐口诛波那参昴谄上骄下嗤累驰敺储命电阻合金短价亸避多用丰容逢凶化吉福庆钱告诫诡服澒澒回光镜溅裙节劳季肋禁身纠劾巨帙空户老很鹿活草緑橘螟蠹默不做声排突权变劝功悫素屈杀入款三豹三制手埽緷撒响屁森敷山崩地陷痧子神女峰石达开矢愿收怜唰啦淑雅天符蜓翼同是天涯沦落人投足瓮瓦无奇不有笑戮瑕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