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绵茧的意思、绵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绵茧的解释

吴 俗称囊头。指质量较差的茧子。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四:“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绵茧”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质量较差的蚕茧,通常茧层薄、丝量少,无法用于优质丝织品生产。该词在吴地(今江浙一带)方言中俗称“囊头”。

二、文学出处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夏日田园杂兴》中写道:“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通过对比“绵茧”与优质“丝茧”,反映了蚕农对收成质量的关注。

三、相关延伸

  1. 质地特征:英文译为“satiny/fluffy cocoon”,特指茧丝蓬松、纤维结构松散的特点。
  2. 地域文化:作为吴地特有称谓,体现了古代江南地区蚕桑业对茧质分级的生产经验。
  3. 构词解析:
    • “绵”含柔软、薄弱之意,暗示茧质不佳;
    • “茧”指蚕蛹外壳,此处特指次品原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绵茧的意思

绵茧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由桑蚕吐丝所制成的茧。它是由两个字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绵”和“茧”,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两个部分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绵”字的部首是纟,它是由“糸”(纟的正体)和“口”组合而成。纟表示与线有关的事物,而“口”则起到辅助作用。它的总笔画数为6。

“茧”字的部首是艹,表示与植物有关的事物。它的总笔画数为9。由于它是复杂的植物纺锤状结构,所以需要这么多笔画来表达。

来源及繁体

“绵茧”的来源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桑蚕养殖和纺织业的发展。桑蚕从桑树叶中吃食,吐丝制造成茧。这种茧可以提取丝绸,制作成各式的织物和纺织品。

在繁体中,绵茧的写法是「綿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绵茧的写法稍有不同。绵的古代写法采用的是「綿」,字形上与现代略有出入,但仍然保留了与丝绸相关的线条。茧的古代写法是「襇」,与现代写法相比,它的结构更为复杂,被认为更符合绵茧的形态。

例句

1. 她在农村养了许多桑树和桑蚕,目的是为了制造绵茧。

2. 把绵茧放入热水中,可以使茧中的蚕蛹死亡,以便可以上丝。

组词

除了绵茧外,与其相关的组词有:

1. 绢丝:指由丝绢织成的织物。

2. 绸缎:用比较粗的原料经过纺织加工成的表面光滑的丝织品。

3. 缫丝:指把蚕茧中的丝解开或纺织丝线。

近义词和反义词

绵茧的近义词包括丝茧、丝瓣、丝茸等,都含有与丝绸制造相关的意思。

绵茧的反义词则是毛茧,指由某些昆虫的幼虫吐丝结茧而成的结构,与丝绸制造无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