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蒙养的意思、蒙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蒙养的解释

(1).潜心修养。语本《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颖达 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文物》1963年第4期:“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而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而无墨也。”

(2).教育童蒙。 宋 苏辙 《题张安道乐全堂》诗:“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 清 刘大櫆 《祭张十二郎文》:“孰谓汝方在蒙养也,而忽焉影削,不保其向聚之形。”又如 清 代末年有蒙养院。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蒙养”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个主要层面解析:

一、核心含义:启蒙教育

源自《易经·蒙卦》的“蒙以养正,圣功也”,指对儿童进行基础道德与知识的教化。古人将初等教育称为“蒙养”或“发蒙”,常用《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养教材,多在民间私塾开展。例如清代设立的“蒙养院”即早期幼儿教育机构。

二、延伸含义:修养之道

部分典籍(如《易传》孔颖达疏)引申为“以蒙昧隐默的方式自我修养”,强调通过谦逊内敛的态度涵养正道。这种用法多见于哲学语境,如宋代苏辙诗句“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即体现退隐修身的意境。

其他释义

  1. 历史官制:北魏曾设“蒙养”官职,相当于光禄大夫,供功勋老臣闲居任职;
  2. 引申争议:个别文献(如)提及“受恩惠而未努力”的引申义,但未见于主流权威解释,可能为语境化理解。

建议结合《易经》原文及教育史文献进一步探究其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蒙养

蒙养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养,笔画总数为14画。

蒙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在古时候,蒙养的写法为“蒙養”,其中“蒙”表示覆盖,”養“表示养育。蒙养的意思是像保护婴儿一样去照顾、教育、培养一个人,让其安全、健康地成长。

蒙养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蒙養”,多用于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尽管繁体字和简体字在形态上有所差异,但是词语的含义是相通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蒙养的例句:

与蒙养相关的组词有蒙蔽、蒙受、蒙头转向等。蒙蔽表示欺骗、瞒骗,蒙受表示遭受、承受,蒙头转向表示迷茫、不知所措。

蒙养的近义词包括培育、教养、抚养等,这些词语都是指通过教育、培养等方式来照顾和发展人的能力。蒙养的反义词则是忽视、疏于教育等,表示对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疏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