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4-1970)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浙江杭县(今杭州)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支持学生运动。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国6*民6*党政府*********次长、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主席。1946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建国后,历任*********、高教部部长,民进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副主席。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马叙伦汉语 快速查询。
马叙伦(1885年4月27日—1970年5月4日),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从汉语词典编纂和语言文字研究的角度来看,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马叙伦毕生致力于文字学、训诂学研究,尤其在《说文解字》的整理与阐释上成就卓著。其代表作《说文解字六书疏证》(1957年出版)是20世纪《说文》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该书系统梳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九千余字,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重新分类校勘,并综合清代段玉裁、桂馥等诸家学说,提出独到见解,为现代汉语字典编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字形字源依据。
作为新中国文字改革事业的重要推动者,马叙伦曾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1952—1954)。他主张汉字简化应兼顾历史传承与实用效率,主持审定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公布),推动“异体字整理表”等规范文件的制定,为《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的用字规范奠定基础。他强调“六书”理论对汉字教学的指导意义,提出“识字教育须从字源入手”,深刻影响了现代语文教育体系。
马叙伦在《说文解字研究法》等著作中,系统提出词典编纂的“形音义互求”原则,主张结合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考订本义。这一思想被《汉语大字典》《古文字诂林》等权威辞书继承,成为中文字典编纂的核心方法论。其学术观点强调:
马叙伦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教育部部长(1949—1952)、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以学者身份参与国家语言政策制定,推动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并主持《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的学术论证,使文字改革兼具学术严谨性与社会实用性。其双重身份赋予汉语规范化工作更高的权威性与执行力。
马叙伦对《说文》的系统疏证,涵盖字形分析、古音考订及字义辨正。
国家图书馆馆藏信息(检索ISBN:9787532588748)
收录其文字学、哲学论文,包括《六书之商榷》《清人所著说文之部书目初稿》等。
19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制定过程的原始文献,含马叙伦主持工作会议记录。
主编吕叔湘提及马叙伦对辞书规范化的奠基性贡献。
马叙伦的学术遗产深刻塑造了现代汉语研究的范式,其“以六书统摄文字,以实证贯通形音义”的思想,至今仍是中文字典编纂与汉字教育的核心原则。
马叙伦是一位历史人物,并非普通词汇或成语。根据权威资料,其详细解释如下:
马叙伦(1884/1885—1970),浙江余杭人,是著名的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书法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他身兼多重身份:
早年经历
早年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期间担任北京教职员联合会主席。
政治贡献
1945年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张民主反对独裁。新中国成立后,他提出“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方针,推动汉字简化工作。
学术与艺术成就
沈尹默称其书法“清劲之致”,周恩来赞誉其“为民主奋斗到底”。他提出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成为民主人士的共同信念。
注:部分网页(如)将“马叙伦”误解为成语,实为误读,需以人物史实为准。更多细节可查阅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等权威来源。
镚子贲华逼厄毖甯财贝成谋辰精赤壁矶窗子春桃翠旌大衍涤荡笃嗜笃义厄祸芳声返袂分家戆人公试光面汩淴果霜骨战忽儿混编蹇脩胶鬲之困解散九畡两朝两没李土鼓礼乐眠牀免夫钱米尺鸟鱼国甯子呢绒偏次洽畅谦让搴撷恰意清底七丝仁兽儒贤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蛇含石神酒射石饮羽试身水髩所长苏州码子太平水缸啸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