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脔的意思、大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脔的解释

(1).大块肉。 南朝 陈 徐陵 《谢赉麕启》:“预割鲜禽,已同盐浦,频蒙大臠,更异 梁王 。詰旦归来,犹为饱飫。”《礼记·少仪》“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膾” 唐 孔颖达 疏:“谓先牒为大臠,而復细切之为膾也。”

(2).喻权利。《晋书·梁王肜传》:“ 肜 尝大会,谓参军 王銓 曰:‘我从兄为尚书令,不能啖大臠。大臠故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大块的肉,常见于礼仪、宴饮等语境。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根据《说文解字》对“胾(zì)”的注解:“胾,大脔也”,可见“大脔”即指切割后的大块肉,常用于祭祀或宴席,如《诗经·鲁颂·閟宫》中“毛炰胾羹”即描述用带毛烤猪和大块肉制成的羹汤。

  2. 引申与比喻
    部分文献(如南朝徐陵《谢赉麇启》)提到“频蒙大脔”,此处“大脔”可能隐喻丰厚的赏赐或利益,但此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二、文献例证


三、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如需引用,建议优先依据《说文解字》《诗经》等权威文献的释义,并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含比喻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脔(lǖ)一词意指一种红色水果,拥有鲜艳的外表和甘甜的味道。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大脔的拆分为“大”和“脔”,其中“大”的笔画数为3,属于部首“大”的一种,而“脔”的拆分部首为“⺼”,它是“肉”的半包围形字,由9画组成。 大脔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是通过一个古代的希腊单词“Melon”传入中国的,表示Cucumis melo(脆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大脔”。 大脔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大脧”,其字形与简体中文相比稍有不同,但其意义和发音都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大脔的写法与现代相比有所不同。古时候,大脔的字形较为简化,主要着重于表达字义,而不太注重字形的规范性。 例句:我买了一颗新鲜的大脔,准备和朋友分享。 与大脔相关的组词有:脔核、脔肉、脔皮等。 大脔的近义词包括:葡萄、甜瓜、瓜果等。 大脔的反义词为:酸果、苦瓜、辣椒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