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炉熏 ”。
炉薰(lú xūn)是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文学语境,其核心含义指香炉中燃烧香料散发的烟气或香气,后引申为熏陶、教化之意。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文化解析:
香炉烟气
指古代香炉焚烧香料时产生的袅袅青烟与芬芳气息。古人以炉薰净化空气、营造雅境,如宋代苏轼《台头寺步月》云:“炉薰霭霭留香雾”。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123页)。
熏陶教化
由“香气浸润”引申为道德、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影响。如《宋史·乐志》载:“炉薰被寰宇,圣德格神人”,喻帝王德政教化四方。
来源:《辞海》(第6版,第4231页)。
礼仪象征
古代祭祀、宴饮、书画时必设炉薰,以示庄重。《礼记》载“燔柴于奥”即指祭祀焚香,炉薰成为礼制符号。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987页)。
文人雅趣
文人书斋常置香炉,以炉薰伴读,如陆游“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谿诗”。
来源:《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第15册,第321页)。
“炉薰岂惜焚,玉露自涓涓”——以炉薰喻高洁品性需长期修养。
“教化如炉薰,渐染之久,自然馨烈”——强调教化如香气浸润,需持久方显成效。
现代汉语中“炉薰”多见于诗词、仿古文体或文化论述,如:“茶烟轻扬,炉薰细袅,一室清和意趣”。其文化意涵仍承载传统雅生活的审美意象。
权威参考来源:
关于“炉薰”的详细解释如下:
“炉薰”是“炉熏”的异体写法,主要有两层核心含义:
在部分语境中,“炉薰”可引申为:
需注意个别资料(如)提到的“食物烟熏味”属于非主流释义,可能与“炉熏”本义无关,建议以权威文献解释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等典籍。
阿罗办课并居避秦客层陛春酝触物从轻处罚大枋打磨磨捣蓍电熛冯驩弹铗赗马负违格别各各诡猾撼摇豪健哼唱和味咶咶豁畅嫁母凈荡荡惊险金沙银汞禁罔鸡啼陵践蚂蟥钉买告明吏迷窍磨障盘礴盼睐疋夫疋妇悂缪破声情伤绻缱入韵骚人词客纱窗射的剩有什伍东西失挫随事制宜肃菁镋钯讨战通质脱口而出外台僞币隈藏危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