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罗酆的意思、罗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罗酆的解释

见“ 罗酆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罗酆是道教文化中的专有名词,特指传说中的幽冥地府,即人死后魂魄所归之处。其概念源于早期道教神话体系,具有深厚的宗教与文化内涵,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核心释义

  1. 幽冥世界

    罗酆被视为道教冥界的核心所在,亦称“罗酆山”“酆都”或“北酆”,相传位于北方癸地(即极阴方位)。此处为鬼魂审判与轮回之地,与佛教的“地狱”概念相呼应,但更具本土神话色彩。《云笈七签》卷十一载:“罗酆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是为六天鬼神之宫。”

  2. 鬼神治所

    道教典籍中,罗酆山由“酆都大帝”统辖,下设六天宫,每宫设神官执掌亡魂罪罚。《真诰》卷十五描述其为“鬼官之太帝”,主宰生死簿籍,是早期道教冥界体系的权力中枢。


二、文化内涵

  1. 空间象征

    罗酆山在道教宇宙观中代表“阴界极点”,与昆仑山(阳界极点)形成阴阳对应。其地理虚构性体现了古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如《酉阳杂俎》称“罗酆山在北方亥地,周回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

  2. 伦理功能

    作为审判亡魂的场所,罗酆被赋予道德规训意义。东晋葛洪《枕中书》提及酆都山“考罚罪鬼之所”,强调因果报应,强化了道教的伦理教化功能。


三、文献溯源

  1. 词源演变

    “罗酆”最早见于魏晋道教上清派经典,由“罗”(网罗)与“酆”(聚落)复合而成,暗喻“收容亡魂之界”。南北朝后逐渐与四川酆都县附会,形成“鬼城”民俗信仰。

  2. 经典用例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酆都六天宫,诸狱考罚魂。”
    • 唐代杜光庭《道教灵验记》:“罗酆泉曲之府,魂魄受炼之司。”

四、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罗酆”主要用于道教研究、古典文学及民俗学领域,如: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六朝志怪书多言罗酆鬼事,实为幽冥想象之渊薮。”


参考资料

  1. 《云笈七签》(道藏本)卷十一·三洞经教部
  2. 陶弘景《真诰》卷十五·阐幽微第一
  3. 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篇
  4. 葛洪《枕中书》(《元始上真众仙记》)
  5. 李远国《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第三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 《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注:古籍原文可参考国学大师网;现代研究文献需通过学术数据库获取全文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罗酆”是道教文化中的概念,主要与冥府信仰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罗酆”原指道教传说中的罗酆山,是酆都大帝统领的鬼神居所,掌管人间生死祸福。该词在古籍中常简称为“罗酆”,如晋代葛洪《枕中书》提到张衡、杨云为北方鬼帝时,治所即在此山。

2.宗教背景

3.地理附会

后世将罗酆山附会为四川丰都县的平都山,使丰都成为民间信仰中的“鬼城”,代表冥府入口。

4.文学引用

李白多次以“罗酆”入诗,如《访道安陵遇盖寰》中“沉魂北罗酆”,借指亡魂归处,体现道教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罗酆既是神话中的冥府山名,也衍生出地理、文学意象,反映了道教生死观与民间信仰的融合。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枕中书》《真诰》等道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半星暴絶宝惜保膺部握仓兕嘲嘈虫出楚艳从槖催産贷偿淡朴虭蛥底下人动心忍性二苑发红房产罚则枌橑芬蒀观察使贵族谷梁汉语拼音字母恢扬兼涂徼劫教练员醮席继明颈联九旒剧目駶跳可不刻肌刻骨礼斗骊肩迷行难问蠥虫屏帏泊子蒲稍锵羊青羌坂倾装攘外安内如或入说三空梢梢硕肤説豫推乾就湿险肤萧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