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禄米的意思、禄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禄米的解释

[rice as salary] 用作俸禄的粟米(古代官员俸禄,以米(粮)计算,故称“禄米”)

详细解释

用作俸给的粟米。因古代俸给常以粟米计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仓无陈粟,府无餘财,官妇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禄米。”《隋书·食货志》:“客皆注家籍。其课,丁男调布绢各二丈……租米二石,禄米二石。”《隋书·食货志》:“州郡县禄米、绢布、丝绵,当处输臺传仓库。” 唐 岑参 《题新乡王釜厅壁》诗:“禄米尝不足,俸钱供与人。”《文献通考·职官十九》:“国家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职田禄米大约不过千石。”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这位‘主守’之所以能施行仁义,明显地是靠着多馀的禄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禄米,汉语词汇,指古代官员作为俸禄领取的米粮。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古代官吏俸禄中以米粮形式发放的部分。俸禄是古代官员任职的报酬,除货币外,常包含粮食(如米、粟),"禄米"特指其中作为实物俸禄的米。例如《新唐书·食货志》载唐代官员俸禄包含"禄米、职田、俸料"三部分。

  2. 字源与构词

    • 禄:形声字,从"示"(与祭祀、神灵相关),"录"声。本义为"福气",引申指官吏的薪俸。
    • 米:象形字,指去壳的谷物籽实(如稻米、粟米)。

      二字组合强调俸禄的实物形态,区别于钱币等支付形式。

  3. 历史制度背景

    自秦汉至明清,禄米一直是官员俸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 汉代:官员按品级领取"秩俸",以"石"计量谷物(如二千石)。
    • 唐代:京官禄米按品级发放,正一品年700石,从九品年50石(据《唐六典》)。
    • 明代:初期官员俸禄以米为主,后折钞支付,但"禄米"仍为制度术语(《明史·职官志》)。
  4. 文化内涵

    禄米象征官员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反映古代"秩俸养廉"思想。其多寡直接关联官职高低,如成语"厚禄高官"即体现此观念。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禄米”是古代官员俸禄的一种形式,特指以粟米(粮食)作为官吏的薪资。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禄米指古代官员按职位等级获得的粮食俸禄,因古代常以米粮计算官员收入而得名。例如《三国演义》提到“仍给禄米以养之”,《儒林外史》中也有“禄米一石”的记载。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依据

  1. 起源与制度
    禄米制度可追溯至先秦时期。《韩非子》记载“七十受禄米”,表明战国时已有以米为俸禄的做法。
  2. 隋唐时期的规范
    《隋书·食货志》明确记载官员俸禄包含“禄米二石”,并规定州郡需将禄米等物资统一运输至官方仓库。唐代诗人岑参也在诗中提到“禄米尝不足”,反映官员俸禄的实际状况。

三、相关延伸

四、总结

禄米是古代官僚体系中的重要经济制度,体现了“以粮代薪”的实物俸禄特点。其形式虽随朝代更迭有所变化,但核心始终是保障官员基本生活需求,维持行政体系运转。

别人正在浏览...

挨拿鼻汀碧照尘黩承局春鸿挡跖诋冒锻沼堆阜独竪一帜方方正正蜂虿入怀﹐解衣去赶風擋告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狗蝨归櫂过粮黑影鹤胫荷帙回应溷迹郊岛角踢忌刻旧欢均礼巨星开阔眼界控卷苦孜孜泪竹猎彦灵机一动灵麻流僈卯羹耄荒命根摸秋木皇阡阡清革散馆猞猁沈寥侁仕摄追实偪处此时目推襟送抱无名帖歍钦污樽像片哓论宵夕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