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ce as salary] 用作俸禄的粟米(古代官员俸禄,以米(粮)计算,故称“禄米”)
用作俸给的粟米。因古代俸给常以粟米计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仓无陈粟,府无餘财,官妇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禄米。”《隋书·食货志》:“客皆注家籍。其课,丁男调布绢各二丈……租米二石,禄米二石。”《隋书·食货志》:“州郡县禄米、绢布、丝绵,当处输臺传仓库。” 唐 岑参 《题新乡王釜厅壁》诗:“禄米尝不足,俸钱供与人。”《文献通考·职官十九》:“国家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职田禄米大约不过千石。”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这位‘主守’之所以能施行仁义,明显地是靠着多馀的禄米。”
“禄米”是古代官员俸禄的一种形式,特指以粟米(粮食)作为官吏的薪资。以下是详细解释:
禄米指古代官员按职位等级获得的粮食俸禄,因古代常以米粮计算官员收入而得名。例如《三国演义》提到“仍给禄米以养之”,《儒林外史》中也有“禄米一石”的记载。
禄米是古代官僚体系中的重要经济制度,体现了“以粮代薪”的实物俸禄特点。其形式虽随朝代更迭有所变化,但核心始终是保障官员基本生活需求,维持行政体系运转。
禄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分别是“禄”和“米”。
“禄”这个字的部首是示字旁,它由6个笔画组成;“米”这个字的部首是米字旁,它由6个笔画组成。
禄米的意思是指作为报酬的米粮。在古代,国家官员或财主会以米粮作为给予下属或仆人的赏赐或报酬。
禄米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繁体字中,“禄”字的书写形式为「祿」,而“米”字的书写形式与简化字相同。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禄”字在古代写作「祿」,而“米”字则由左右结构的米字旁组成。
1. 作为对他多年辛勤工作的酬劳,老板每月给予他一定数量的禄米。
2. 奉献自己的才能和汗水,才能收获丰富的禄米。
禄位、禄山、禄薄、禄师、禄食等。
禄赏、禄饷、俸禄、薪禄。
无禄、失禄、贫瘠。
薄笨车北京条约不归事不倦常模垂绅出言存心不良点拍迭罗汉斗袚都肄发句犯节气翻然改图犯颜苦谏扉画飞鳞風靡雲涌浮云富贵觚廉滚碌滈池合理候鴈坏水互合回邅嘉勉监生角进椒醑积露为波济贫钧声考辨克落列子零削历气豅谼麦秆明良墨笔挠酒牌头铺拉饶赦沙隄始冠失学饰缘受辞素心人外秧儿温郁握沐吐飱鲜车闲径小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