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枋相的意思、枋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枋相的解释

执政大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次叙》:“庚戌之冬,需次京邸,时值洋艘遣退,枋相罢归。”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枋相”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枋相”指执政大臣,即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高官。该词由“枋”和“相”组合而成:

    • 枋(fāng/bìng):
      • 读fāng时,指一种木材坚硬的树(古书记载),或方柱形木材(如“枋子”);
      • 读bìng时,通“柄”,意为权柄。
    • 相(xiàng):指辅佐君主、执掌政务的官员,如“宰相”。

    因此,“枋相”可理解为掌握权柄的辅政大臣,强调其政治地位与权力。

  2. 结构与用法

    • 结构为并列式(枋+相),两字均与权力相关。
    •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言语境,现代汉语中已罕见。

文献例证

清代夏燮在《中西纪事·次叙》中提到:“庚戌之冬,需次京邸,时值洋艘遣退,枋相罢归。”,此处“枋相”指当时因外交事件被罢免的执政大臣。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代政治制度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枋相》是一个中国古代的词汇,它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历史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词吧!

词义解释

《枋相》是指古代道路交叉口的标志物,类似于现代的交叉路口路标。这些标志物通常是用木材制成的,用于指示行人、车辆应该前往的方向。

拆分部首和笔画

《枋相》由两个部首组成:木(部首)和目(部首),共有7个笔画。

来源

《枋相》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和《仪礼》等古代经典中,用于描述古代道路交叉口的指示物。

繁体

《枋相》的繁体字为「柃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枋相」的写法是略有不同的。由于字形的演变,它的古代写法是「枋相」(木)+「目相」(目),也就是两个相连在一起的部首。

例句

1. 在古代,市内的枋相十分重要,这样人们才能够准确找到自己的方向。

2. 他沿着枋相前行,直到抵达了长安城。

组词

枋木、相交、交通枋

近义词

路标、标识

反义词

迷路、方向不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