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闪耀着寒光的铠甲。 唐 薛奇童 《塞下曲》:“霜甲卧不暖,夜半闻边风。”
(2).借指军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拒间》:“腾驤,兵彊马壮,要亲提霜甲,一扫天狼。”
“霜甲”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闪耀寒光的铠甲
指古代士兵穿戴的金属铠甲,因表面冷光凛冽如霜而得名,常用来形容战甲的肃杀之气。例如唐代薛奇童《塞下曲》中的“霜甲卧不暖,夜半闻边风”。
借指军队
通过铠甲的意象代指整体军事力量。明代梅鼎祚在《玉合记·拒间》中写道:“要亲提霜甲,一扫天狼”,此处即以“霜甲”象征军队。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或历史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全唐诗》《玉合记》等古籍。
霜甲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冫)和由三笔构成的甲。其中,⻍(冫)是水的象形字,表示冰或冷的概念;甲是由三笔构成的象形字,表示甲壳或盔甲。
霜甲有两个主要义项:
霜甲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其繁体写法为霜甲。
在古代,霜甲的写法并不固定。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霜甲的写法为霜兼甲,兼(jiān)是旁字声符,表示霜和甲同时出现。这种写法表达了一层霜覆盖在物体表面的意思。
1. 早晨起来,大地上被一层厚厚的霜甲覆盖着。
2. 冬天来临时,树叶上的霜甲美丽而神奇。
组词:霜冻、霜降、霜寒、冰霜、雪霜。
近义词:冰霜、霜华。
反义词:融化、解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