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潜的意思、龙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潜的解释

(1).语出《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因以“龙潜”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七政告凶,陵谷易所。殷雷輷磕於龙潜之月,凝霜肃杀乎朱明之运。”按,龙潜之月,指冬季的月份。

(2).语出《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喻帝王未即位。《后汉书·爰延传》:“陛下以 河南 尹 邓万 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 宋 陆游 《贺皇后笺》:“辅佐积勤,实自龙潜之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宪皇用鄂文端》:“ 鄂文端 任内务府时, 宪王 时龙潜藩邸,宪有所请。公拒之曰:‘皇子宜毓德春华,不可交结外臣。’上心善其言。”

(3).指贤士潜形匿迹。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伍大夫 昭关 马渡, 张留侯 沧海龙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潜"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合成词,其核心语义源自《周易》哲学体系。根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该词包含以下义项:

一、本源义 指阳气潜藏的冬季状态,典出《周易·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礼记·月令》郑玄注引《易》曰:"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这一解释奠定了"龙潜"作为自然规律象征的哲学基础。

二、帝王象征义 专指帝王即位前的蛰伏时期,属古代谶纬学说产物。《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载:"龙潜之时,幽隐穷巷",该用法常见于史书对君主早年经历的记载。

三、贤者隐喻义 引申为德才兼备者未遇明主的隐逸状态,此义项可追溯至王逸《楚辞章句》对"虬龙隐其文章"的注解,后世多用于赞颂隐士的高洁品格。

四、时空方位义 在传统堪舆学中特指"辰位"(东南偏东方向),《协纪辨方书·义例》引《历例》云:"龙潜者,旧本曰伏辰也",这一专业用法至今保留在风水学术语中。

该词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哲学概念向政治话语、社会伦理再向专业术语发展的轨迹,其多重义项共同构建起中华文化特有的象征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龙潜”是一个源自《易经》的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阳气潜藏,龙蛇蛰伏
    出自《易经·乾卦》“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指冬季阳气隐藏、万物蛰伏的自然现象。例如晋代葛洪《抱朴子》提到“龙潜之月”代指冬季。

  2. 喻帝王未即位
    引申为帝王尚未登基时的状态。如《后汉书》记载东汉皇帝封赏旧臣时称其有“龙潜之旧”,宋代陆游《贺皇后笺》也用此意描述帝王继位前的辅佐之功。

  3. 指贤士隐迹
    比喻有才德之人暂时隐藏行迹,等待时机。明代夏完淳《大哀赋》中以“沧海龙潜”形容贤士的韬光养晦。


二、延伸解析


三、权威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按照不顶残夭鋋矛乘车入鼠穴齿位打虎拍蝇呆钝发报烦嚣飞弓风马牛不相及風聞論事风闸干戾盥手酣宴鸿词俭素嘉蓺击动截拦节育积祸僦匮可怖窥视老瓢连绎凌摈铃鼓隆象露红烟緑吕后筵闾糜漫天大谎没寿磨拭偶犯谴弃前途齐盟青翼侵乱攘夺司星四域岁律谈经碳素钢甜净停火挺节忘本委衣遐賮象形字嫌疑犯嚣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