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率恳切。《新唐书·谢偃传》:“直中书省 张藴古 上《大寳箴》,讽帝以民畏而未怀,其辞挺切,擢大理丞。”
“挺切”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归纳如下:
“挺切”形容言辞或行动直截了当、毫不含糊、切实有效。其中,“挺”意为直立、笔直,引申为直率;“切”意为准确、明确,也包含恳切之意。两者结合,既指态度的直率坦诚,也强调表达或处理问题的精准有效。
《新唐书·谢偃传》中记载,唐代官员张藴古通过《大寳箴》劝谏皇帝,因言辞“挺切”(直率恳切且切中要害)被擢升为大理丞。这一典故成为“挺切”的典型用例。
若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引用或例句,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挺切》是一个表达中国汉族民众所使用的固定搭配词,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谈举止非常直接、坦率且切中要点。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以直接、坦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对他人的评价。
《挺切》这个词可以拆分成“扌”和“次”,其中,“扌”是表示手的部首,而“次”则是表示刀的部首。
根据汉字的笔画顺序,拆分后的《挺切》共由8个笔画组成。
《挺切》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古时候,中国人崇尚直接坦率的言辞和行为,认为这更能展现一个人的真实本质。因此,这个词汇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在繁体字中,这个词是以「挺切」来书写。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挺切》这个词,其古代汉字写法为「仃切」。
1.他的言辞挺切,直言不讳。
2.她挺切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3.这个孩子真是太挺切了,从不说谎。
挺直、挺拔、切实、切入、切磋
坦率、直率、直截了当、毫不隐瞒
迂回、含糊、拐弯抹角、兜圈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