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处先生的意思、安处先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处先生的解释

虚拟的人名。犹言乌有先生、亡是公。《文选·张衡<东京赋>》:“ 安处先生 於是不能言。” 李善 注:“安犹乌也,处,处也。言何处有此先生,盖虚假之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安处先生”是一个古代文学中使用的虚构人名,常用于指代不存在的人物,其含义和用法与“乌有先生”“亡是公”等类似。以下是具体解析:

  1. 基本定义
    “安处先生”由“安处”与“先生”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安于所处之地的贤者”,但实际并非真实人名,而是作者虚构的象征性人物。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张衡的《二京赋》(尤其是《东京赋》),文中安处先生作为对话角色出现,用以引出议论或讽刺现实。

  2. 文学功能与背景
    在《东京赋》中,安处先生与另一虚构人物“凭虚公子”展开辩论,前者主张节俭治国,后者推崇奢靡享乐。通过这种虚构对话,张衡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奢靡风气,并借安处先生之口提出“苟好剿民以偷乐,忘民怨之为仇”的警示。李善注《文选》时指出,“安处”意为“何处”,暗示此人本不存在,属“虚假之也”。

  3. 类比与延伸
    该词与“乌有先生”(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亡是公”(同见于《子虚赋》)等虚构人名性质相同,均为作者借以表达观点的文学手法。这类名称常见于汉赋,通过虚拟人物对话增强文章的思辨性与讽喻性。

  4. 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安处先生”极少被使用,主要作为古典文学研究的术语出现,或用于比喻虚构的、理想化的代言人。

此词是古代文学创作的典型产物,通过虚构人物承载作者思想,兼具修辞功能与社会批判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安处先生》的意思

《安处先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事低调稳健,能够安于现状并处之泰然。

拆分部首和笔画

《安处先生》由“安”、“处”和“先生”三个字组成。

「安」字的部首是「宀」,共有6画。

「处」字的部首是「彳」,共有5画。

「先生」中的「先」字的部首是「又」,共有2画。「生」字的部首是「一」,共有5画。

来源

《安处先生》最早出自清朝朱彝尊所写的《文心雕龙》中的一句话:“谓之安处先生者,留情无忧,可称名士。”此后,这种描述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成为固定的词语。

繁体

《安处先生》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安處先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因此《安处先生》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

例句

他是一个典型的《安处先生》,在面对困境时总能保持冷静和淡定。

组词

安心、处世、先知、生活、先导。

近义词

安于现状、安分守己、淡泊名利。

反义词

不安分、不甘平凡、浮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