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伍的兵士。 宋 刘克庄 《老马》诗:“身同退卒支残料,眼见新驹鞁宝鞍。”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孙承宗》:“﹝ 承宗 ﹞年三十餘为举子,仗剑游塞下,歷亭障,穷阨塞,访问老将退卒,通知边事要害。”
"退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退伍的士兵,特指古代离开军队编制的兵士。该词由"退"(离开、退出)和"卒"(士兵)构成,属于偏正结构名词。
二、文献溯源
三、历史语境 古代士兵退伍后常面临生计问题,宋代实行"剩员"制度让老兵从事杂役,清代则有"绿营兵"年老退补制度。这种社会背景使"退卒"成为反映古代军人退役生存状态的重要词汇。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军事制度或阅读历史文献时仍具参考价值。
退卒,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包含“退”和“卒”两个部分。其中,“退”是一个独体字,在《康熙字典》中属于偏旁部首“辵”,拆分后可以分为“辶”和“丣”两个笔画;“卒”也是一个独体字,属于偏旁部首“卩”,拆分后可以分为“㔾”和“十”两个笔画。
《退卒》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在现代汉字写法中,字形有所变化,过去使用的繁体字形为“退蔟”。繁体字形中,“退”的部分保留了原先的偏旁部首“辵”,“卒”的部分则由两个偏旁部首组成,分别是“十”和“木”。
例如,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常使用繁体字“退蔟”
《退卒》一词在古代汉字中有着多种意思。它可以表示一个人自愿退出军队,放弃军旅生涯的行为。例如:“他年少时在部队服役,但后来决定退卒,放弃了军旅生涯。”此外,它还可用来比喻某个团体或组织的成员自动退出,不再参与某个活动或任务。例如:“由于个人原因,他决定退卒,不再继续参与这个项目。”
在组词方面,与“退卒”有关的词汇包括“复员”、“退出”等。其中,“复员”指的是军人退役后回归社会,重新融入平民生活;“退出”则是指主动离开或退出某个集体或组织。
与“退卒”相近的词语有“离队”、“离职”等。这些词语都表示主动离开或脱离某个集体或组织的行为。反义词则可以是“入伍”、“入队”等,表示主动加入军队或组织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