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计司的意思、计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计司的解释

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官署的统称。 唐 权德舆 《唐故度支郎中裴公神道碑铭》序:“其佐 钟陵 也,领留府之重,居议郎也,赞计司之职。”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祖宗亲小事》:“上留意金穀之务,一日尽召三司吏 李溥 等对於 崇政殿 ,询以计司利害。”《宋史·钱即传》:“时 长安 百物踊贵,钱币并轻, 贯 欲力平之,计司承望风旨,取市价率减什四,违者重置于法,民至罢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计司"是现代汉语中的生僻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层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该词由"计"(计算、谋划)与"司"(掌管、主持)组合而成,原指古代负责核算的官职。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宋代《续资治通鉴长编》,用以指称三司的属官。

二、现代释义

  1. 历史职官:特指宋元时期主管财政核算的官吏,如《宋史·职官志》载"三司各设计司,掌天下财赋之数"
  2. 引申含义:现代可引申为精于计算、善于谋划之人,常见于方言或文学作品中的比喻用法

三、语法特征 属于联合式复合名词,可作主语或宾语。古汉语中常见搭配如"计司主事""计司推官",现代偶见于"老计司"(喻指精于算计者)等俚语表述。

四、文化内涵 承载着中国古代"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智慧,反映传统社会对经济核算的重视程度。该词在《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中被列为财政史研究的重要术语。

(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2003年修订本)

网络扩展解释

“计司”是古代中国对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的官署的统称,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1. 基本定义
    计司指代古代负责国家财政经济管理的官方机构,涵盖财政收支、税收征管、贸易调控等职能。

  2. 历史沿革与职能范围

    • 唐代已有相关记载,如权德舆《唐故度支郎中裴公神道碑铭》提到“赞计司之职”,表明其职能涉及财政统筹。
    • 宋代洪迈《容斋四笔》记载宋太宗曾召三司吏询问“计司利害”,进一步说明其在国家经济决策中的核心地位。
  3. 文献记载与实例

    • 《宋史·钱即传》提到计司通过调控市价稳定经济,如“市价率减什四,违者重置于法”,反映其对市场贸易的直接干预。
    • 唐代至宋代的计司常与“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职能相关联,属于中央财政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4. 现代关联
    现代语境中,“计司”一词已不常用,但类似职能可对应审计、统计等部门,如“审计署财政审计司”等机构名称中仍保留“司”的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计司的运作细节,可参考《容斋四笔》《宋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厅八凯半班僰道蝉喘雷干长发王裳帏巉嵒潮水晨发承买赤脸耽湎担锡道树都里队徽笃癃浮蚁共振器规利贵徵海唑壕沟覈辩画作虎穴龙潭剑齿虎椒阿桔槔竞逐谨俭偈语钧谕狂颠愧忿昆仲离端鸾旃谩应嫩箭篷樯品议碛北奇略青丙羣憸趋谒扫锅刮灶傻人涉笔成趣奢费水烟顺常数数填红头陀屠苏酒香包写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