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称“ 上农夫 ”。古代指种植条件较好、收益较多的农民。《管子·揆度》:“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孟子·万章下》:“上农夫食九人。” 赵歧 注:“一夫一妇佃田百亩。百亩之田,加之以粪,是为上农夫,其所得穀,足以食九口。” 汉 王充 《论衡·别通》:“耕夫多殖嘉穀,谓之上农夫;其少者,谓之下农夫。” 宋 宋祁 《代薛参政乞致仕上皇帝第一表》:“偶比诸生之牒,遂代上农之耕。”
(2).重农。上,通“ 尚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上农”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解释综合理解:
指古代耕种条件较好、收益较高的农民群体,常被称为“上农夫”。具体表现为:
“上”通“尚”,表示重视农业的政策导向。例如:
现代语境中,“上农”有时被引申为追求农业技术或管理卓越的象征性表达,但此用法多见于文学或特定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上农》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的事务。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上”和“农”。这个词语的笔画总数为7。
《上农》由两个部首组成:
1. “上”是一个意思是“在上方”或“向上”的部首,也是一个汉字,笔画数为3。
2. “农”是一个表示农业的意思的部首,也是一个汉字,笔画数为4。
《上农》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献中。它描述了农业和农民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代表了国家经济的基础。
《上农》的繁体字为「上農」。
在古代汉字中,书写《上农》的方式稍有不同。其中,“上”的写法为「㒼」,而“农”的写法为「農」。
1. 《上农》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石。
2. 农民是从事《上农》工作的主要人群。
1. 上农书院
2. 上农技术
3. 上农政策
1. 农事
2. 田园
3. 农耕
1. 商业
2. 工业
3. 非农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