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捧持。《水浒传》第一回:“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賫捧御书丹詔,亲奉龙香,来请天师。”《封神演义》第九九回:“ 子牙 将符敕亲自賫捧,借土遁往 岐山 前来。”
齎捧:捧着。《水浒传》第一回:“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齎捧御书丹詔,亲奉龙香,来请天师。” 明 张元凯 《西苑宫词》之五:“凤阁传呼鱼钥开,中官齎捧御题来。”
“赍捧”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赍捧”指捧持,通常用于描述双手郑重托举某物的动作,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强调动作的恭敬或仪式性。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庄重含义。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籍例证或演变,可参考《水浒传》《封神演义》等原文。
赍捧(jī pěng),字义为把东西捧在手中,表示执持、拿着。起源于古代,可追溯至《左传》等古代文献。
赍捧的部首是手(扌)和奉(夆),共两个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4,其中,手的笔画数为4,奉的笔画数为5,表示这个字的写法相对简单明了。
赍捧是中国汉字的一个词语,常用的是简体字。在繁体字中,赍捧的写法为「賫捧」,但简体字已经普遍使用,繁体字已较少出现。
在古代,赍捧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具体来说,赍捧的古文写法为「責捧」,其中「責」是负责、承担的意思,与现代的「赍」字义相似;「捧」则表示拿着、托举之意,与现代的「捧」字义相同。古时写法兼具义理和形象的特点。
例句:
1. 他赍捧着一盆鲜花走进了房间。
2. 小明赍捧着礼物,恭敬地奉给了老师。
组词:赍负(承担)、赍食(携带食物)
近义词:执持、携带、持有
反义词:放下、释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