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坰牧的意思、坰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坰牧的解释

犹坰外。亦指牧场。《后汉书·班固传下》:“若乃嘉穀灵草,奇兽神禽,应图合谍,穷祥极瑞者,朝夕坰牧,日月邦畿,卓犖乎方州,羡溢乎要荒。” 李贤 注:“坰牧,郊野也。”按,《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世子书》:“夫騄驥垂耳於坰牧,鸿雀戢翼於污池。”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若遂引而寘之於内,是犹畏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於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天下无此理也。” 明 归有光 《马政议》:“盖修茶马,而渥洼之产至矣;弛草地,而坰牧之息繁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坰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字源和文献使用两方面综合分析:

  1. 词义解析:

    • “坰”(jiōng):原指郊野或远地,如《诗经·鲁颂·駉》中“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描述马匹在郊外放牧的情景。
    • “牧”:本义为放养牲畜,甲骨文字形从“牛”和“攴”(手持棍棒),表示驱赶牛羊的动作,后引申为管理、统治,如《荀子》中“牧基贤者思”指治理国家。
    • 组合义:两字结合后,“坰牧”指在郊野或远地放牧的行为,也可代指牧场本身。
  2. 文献用例:

    • 唐代王起《万年县试金马式赋》用“颂駉牧”比喻以马为象征的治理之道。
    • 近代章炳麟《封建考》提到“駉牧不治”描述边疆牧场管理不善的现象。
  3. 注意点:

    • 该词在古籍中多作“駉牧”,因“駉”“坰”古音相近可通假,现代汉语中“坰”更常用。
    • 属于生僻词,现代使用较少,常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学术讨论。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字词演变或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说文解字》对“牧”的会意解析,或查阅《诗经》中“坰”的原始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坰牧

坰牧是一种汉字词语,意思是放牧、放牧场地。

拆分部首: 坰(土)+ 牧(牛)。

笔画:坰牧共12画。

来源:坰牧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形容人们将牲畜放到草原或山坡上吃草喝水的行为。

繁体:坰牧。

古时候汉字写法:坰牧。

例句:他们在坰牧中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组词:牧场、牧羊人、牧草、放牧。

近义词:放牧、放养。

反义词:饲养、圈养。

别人正在浏览...

庵薆鼇宫邦桀版式杯觥交杂才能草麻成群逐队触类旁通粗砺寸丹登御对荅恶语伤人福征苟狥寡孤冠玉黑越越横眉竪目笺幅讲山交颈脚下人家种筋角罽庭居物刊头孔子庙酷待怜宥寮吏林下清风立事疁田靡届某地拿得起锹渠长人芽润饰散旦三鼎闪魄烧夷十八贤势交石兕实至名归守障邃雅天甲经温伟握粟出卜晓魄歙钵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