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谋划。《三国志·魏志·程昱传》:“又 兗州 从事 薛悌 与 昱 协谋,卒完三城。”《宋书·武帝纪中》:“谅以协谋乎人鬼,而以百姓为心者也。” 明 唐顺之 《三沙报捷疏》:“此实圣明玄威广远……督抚协谋,诸将用命之所致也。”
“协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é móu,其核心含义是共同谋划,通常指多方合作策划某种计划或行动。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解释: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现代用法
词语 | 区别 | 例句参考 |
---|---|---|
共谋 | 强调共同参与,多用于贬义 | “共谋犯罪” |
同谋 | 特指参与同一计划(多为非法) | “两人是同谋关系” |
合谋 | 中性词,侧重合作达成目标 | “合谋推动项目进展” |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三国志》《宋书》等文献。
《协谋》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共同密谋、共同策划。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人合谋、密谋某个计划或行动。
《协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十”和“讠”,部首“十”表示与数字十有关,而“讠”则代表与语言相关。它的总笔画数为十三画。
《协谋》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汉字的发展演变中形成。现代汉字中的“协”原为“勹”,表示包围、抱住的意思。而“谋”原为“牟”,表示思考、计划的意思。
在繁体中,这个词保持了原有的意义和拆分部首,只是书写形式稍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汉字《协谋》的书写稍有不同。其中,“协”字的 “十”部分与“” 相似,而“谋”字的“牟”部分与“牝”相同。
1. 他们协谋着如何发展新的商业项目。
2. 两个兄弟协谋着如何救助那个受难的村庄。
协作、谋划、共谋、协商、合谋、密谋
合谋、共谋、密谋
单打独斗、人云亦云、懵懂无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