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襟纫的意思、襟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襟纫的解释

指衣纽,古代用以连结衣服交襟的小带。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诗用方言》:“‘天子呼来不上船’,方俗言也,所谓襟纫是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 海寧 陆处士 冰修 ,昔在京师,与 施愚山 、 梅耦长 每夕必过予邸,不冠不袜,纵谈至夜分始别去。 陆 有絶句纪事云:‘科跣到门衣不船’。船,襟纫。盖方言也。若 杜子美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纪实事,《冷斋夜话》以为用方言,则凿矣。”参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九·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襟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1. 本义:指衣纽,即古代用于连结衣服交襟的小带或纽扣。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词典中均有记载()。例如:

    • 宋代惠洪《冷斋夜话》提到“襟纫”为方言中对衣纽的称呼;
    • 清代王士禛的笔记中也用“襟纫”描述衣带。
  2. 方言用法:在部分文献中,“襟纫”被用作方言词汇,特指衣物前襟的系带或纽扣()。

其他可能的引申义

有少数来源(如)提到“襟纫”可引申为“心怀悔悟”,但这一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现代对字面义的延伸解读,需谨慎使用()。

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或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以确认具体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襟纫:什么意思?

《襟纫》(jīn rè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衣襟扣住”。它由两个汉字组成:襟(jīn)和纫(rèn)。

襟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襟的拆分部首是衣字旁(衣),总共有12个笔画。

纫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纫的拆分部首是纟(纠结丝线),总共有9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襟纫》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礼记·月令》中,《月令》记载了古代人们在不同季节应该穿着的衣物。而《襟纫》指的是系扣襟的动作,表示衣襟扣住。

在繁体字中,《襟纫》的写法为「襟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写作《襟纫》的方式有所变化。在西汉时期,常用的写法是「襟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襟纫」的现代写法。

例句

1. 他笔直地站立着,衣襟扣住,一言不发。

2. 她把襟纫得很好,显得非常整洁。

组词

襟部(jīn bù):指衣服的前襟部分。

纫字(rèn zì):指绣制品上的针线款。

近义词

襟扣(jīn kòu):指衣襟上的钮扣。

襟带(jīn dài):指系在衣襟上的带子。

反义词

开襟(kāi jīn):指衣襟敞开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