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王逸 注:“扬赤霓以为旌。” 前蜀 韦庄 《喜迁莺》词:“香满衣,云满路,鸞凤绕身飞舞。霓旌絳节一羣羣,引见 玉华君 。”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高駢 在 淮南 ,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旌引烟策。” 明 夏完淳 《观涛》诗:“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 屏翳 怒。”
(2).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陆采 《怀香记·假公荐举》:“閶闔欲开,霓旌飘颻乎翠树;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霓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由“霓”(彩虹)和“旌”(旗帜)组成,字面指彩色的旗帜,形容色彩斑斓、华丽夺目的旗子。
仙人的云霞旗帜
传说中仙人以云霞为旗帜,象征缥缈仙境。如《楚辞·九叹·远逝》中“举霓旌之墆翳兮”,王逸注“扬赤霓以为旌”。
帝王仪仗的装饰
指古代帝王仪仗中缀有五色羽毛的旗帜,后借代帝王或皇家威仪。如杜甫《哀江头》中“忆昔霓旌下南苑”,描述唐玄宗巡游时的盛况。
在姓名学中,“霓旌”被赋予祥瑞寓意,象征才华出众、成就非凡,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文学经典。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出处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楚辞》、杜甫诗集等文献。
霓旌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ní jīng。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部首为雨(雨字旁边有一个点),而尾部为旌。
雨部的笔画数为八画,代表着水滴从云层落下,象征雨水。旌部的笔画数为八画,代表着旌旗。综合起来,霓旌可以理解为彩虹的旗帜。
《说文解字》记载:“【雨】,从雨,[且-此]聲。从雨云漏也。”表示雨部的形状是由雨滴从云层落下的样子组成的。而旌字则是由十人犬八与十絲旗八组成的,作为旗顶两端的花纹。这样,整个霓旌的形状就像是飞扬的五彩旗帜。
霓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霓旌」,和简体字写法完全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在古代字书《康熙字典》中,霓旌的写法为「霓麌」。其中的麌字在现代汉字中已经不再使用,不过它的意思是犬吠,表示旗帜高举的场景。
以下是一些关于霓旌的例句:
1. 看!远处竟然飘起一面华丽的霓旌。
2. 霓旌在阳光下闪耀着七彩的光芒。
组词:霓衣、霓裳、五彩斑斓
近义词:彩旗、七色旗
反义词:黑旗、白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