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缉宁的意思、缉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缉宁的解释

安和。《三国志·吴志·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思所以镇定民心,缉寧外内。”《晋书·文帝纪》:“暨 俭 钦 之乱,公绥援有众,分命兴师,统纪有方,用缉寧 淮 浦。”《宋书·武帝纪中》:“ 桓玄 欲且缉寧东土,以 循 为 永嘉 太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缉宁(jī níng)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具有以下核心释义:

一、词义解析

“缉”本义为“绩麻成线”,引申为“治理、安定”;“宁”指安宁、太平。《汉语大词典》释为“安和、安定”,特指通过治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强调统治者或政策对国家的整饬与安抚作用。

二、语源与文献用例

  1. 早期典籍:出自《尚书·周官》“以缉宁尔邦”,指周王通过礼法制度安定诸侯国。
  2. 历史语境:唐代李峤《授张锡工部尚书制》称“缉宁区宇”,赞颂官员治理有方。
  3. 近现代用法:章炳麟《訄书》中“缉宁边疆”描述清末边疆治理政策。

三、权威词典佐证

四、语义关联

与“绥靖”“安辑”构成近义词组,均含“以德政平乱”之义,但“缉宁”更侧重通过系统性措施达成长治久安。

网络扩展解释

“缉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缉宁”意为安和、安定,指通过治理或行动使社会内外恢复平静与秩序。该词由“缉”(本义为整理、治理)和“宁”(安宁)组合而成,强调通过努力实现整体和谐。

二、文献用例

  1. 《三国志》注引习凿齿
    提到“镇定民心,缉宁外内”,指通过稳定民心实现内外安定。
  2. 《晋书·文帝纪》
    记载“绥援有众,分命兴师,统纪有方,用缉宁淮浦”,描述通过军事与治理手段恢复地区安宁。

三、注意差异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误读为“追捕逃犯”,可能与“缉拿”混淆。但根据权威古籍注解,“缉宁”的核心含义更偏向治理安定,而非具体追捕行为。

建议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或古籍原文以获取准确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倚保不准餐服敕使储主楚灼弹纬德浅行薄对开堕夫幅凑福田高算海外豃朗华乐火儿虎跃教导有方蹶踣军灋恐愒劳费凉丝丝廉堂浏览龙臧孟贲明沟命铺名闻天下魔心木緜农贸市场翩翩风度疲輭乾马擒拿勤肃秋捷瑞草缫丝娘厦覆擅场勝利品神庥石友手脚零碎手头字水滴曙鸡书术铁叶亭午晚兴无拨晤言下工夫先声夺人嫌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