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断;断绝。 唐 李翱 《答独孤舍人书》:“一二年来,往还多得官在京师,既不能周遍,又且无事,性颇慵懒,便一切画断,祇作报书。” 宋 陆游 《稽山农》诗:“利名画断莫挂口,子孙世作 稽山 农。”
“画断”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用法区分:
1. 书名《画断》 指唐代张怀瓘撰写的绘画品评著作,又名《画品断》。此书为古代艺术理论文献,主要对绘画作品进行品级划分与评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2. 动词含义 表示主动割断、断绝,常见于古代文献:
词义解析 “画”在此引申为“划分界限”,“断”即切断,组合后强调人为划界、彻底分离的动作。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文或仿古语境中。
《画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画的线条被中途切断或断开。
《画断》的两个汉字分别是“画”和“断”,其中,“画”的部首是“丿”,总共有4个笔画;而“断”的部首是“斤”,总共有4个笔画。
《画断》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古今笑话录》中就有使用这个词来描述画线被切断的情景。
在繁体字中,《画断》可以写作「畫斷」。
古代汉字对于《画断》这个词的书写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一种常见的古代写法是将“画”字的“丿”部分写得更直,有时甚至被写成“一”字。而“断”字的书写方式在古代也存在一些变体,例如“缺”字上面加上一个横折表示断开。
1. 他的画笔在最后一划的时候画断了。
2. 这幅画上的线条被意外地画断了。
画线、画家、画册、断裂、断电、断续
画破、画切、画坏
画连、画通、画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