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纵笔。 唐 杜甫 《戏为双松图歌》:“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 清 金农 《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诗:“欲乞放笔写万个,目接厓谷心坰郊。”
(2).搁笔。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僕倘有言谈,仍当写寄,决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笔也。”
“放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纵笔
指写作或书法时毫无拘束地挥洒,强调自由随性的创作状态。例如唐代杜甫在《戏为双松图歌》中写道:“请公放笔为直干”,即鼓励画家大胆创作。书法中的“放笔”还指一种洒脱的笔法,如“一笔挥出,毫无返顾”,体现刚健豪迈的艺术表现。
搁笔
表示停止书写或创作。鲁迅在书信中提到“决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笔也”,即表达不会因稿件未被采用而停笔的决心。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句或书法理论,可参考杜甫、鲁迅的原文或书法论著。
放笔是一个成语,形容写字时运笔散漫自然,不受拘束。它比喻思维自由,不受约束,自由表达。
放笔的部首是手,拆分成为手 + 立,共两个部首。放笔总共有8个笔画。
放笔最早出现在《诗经·齐风·无衣》:“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暱以彻兮,不囿于宽。”其中的“不囿于宽”意为表达思想不受限制。
繁体写法是「放筆」。
在古时的汉字书写中,放笔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正式写作为「放」字的变体,除去了下半部的横画,只保留了上半部。
写文时,要放笔自由写作,不受拘束。
放心、放松、放任、放飞、放纵等。
尽情发挥、随意涂鸦、自由抒写。
拘谨书写、守规矩、束缚写作。
【别人正在浏览】